第172部分(第1/4 页)
苏三微微地吐了一口气,难掩脸上的欢喜!只要莫少华有往自己这条船上靠的心,那就一切好办!
莫少华肯试着往自己这里靠,那就说明莫少华并不是一个愚忠的人!
不愚忠,那一切都可以变。
因此苏三那叫一个高兴!他的最根本理念就是,有人才能做大事。今天又招揽到一个人才,自己的力量无疑又增强了一分。
不过,他可不想在莫少华的眼皮子底下这么着相,所以也不转身,而是举起手,朝身后摆了摆才道:“知道了!”这才老神在在地走出监牢。
看着苏三就这么离开,并没有孟浪的给出什么承诺,而是淡淡地一句‘知道了!’,莫少华反而在心里对苏三充满了信任。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好像两人之间,有一种无言的默契一般。
现在,他虽然不知道自己最后那句承诺,是不是下得太快了一些!但是,他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样的机会,似乎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苏三连自己都救不出去,那谈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就算苏三能把自己救出去了,自己也有言先,若苏三不是他的知音,那他是不会‘为苏三唱’的。
而苏三是不是自己的知音,这事苏三说了不算,自己说了才算。
若是察觉苏三并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好歹自己也逃出了这牢笼。以后何去何从,又有谁可以牵制自己呢?大不了,自己远离庙堂浪迹江湖做一闲人。
苏三自然可以体会到莫少华看一段走一段的心态!不过于苏三看来,莫少华既然往他这里靠了,那莫少华再想从他的手中‘逃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是连一个莫少华也‘征服’不了,又如何‘定国’!
莫少华的去与留,取决于自己要花多大的力气,来让莫少华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这也取决于莫少华是不是值得,他花费许多力气来留住莫少华。莫少华可以选择为他唱,他也自然要对莫少华有进一步的认识,需要不需要他唱。
分分离离是常态,结了婚的,还有离婚的,合则两便,不合则两立,于这些苏三看得很透!
莫少华能跟上自己的节拍,那最好!跟不上,那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也正常。苏三没有把一个人,长久栓在自己身上的意愿,他不是*。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占有**,一切的一切,苏三就只当是一场游戏,得到了不会太欣喜,失去了也不会太难受。
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任何人来干涉自己的生活!若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因为其他人而改变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失去了做这些的意义。
先修身,再齐家,有能力才兼达天下!若是这个过程中,免不了要征战;免不了要统一;免不了要在一个皇帝的统治之下。苏三认为,主导这些的人,最好是自己!
至少他会是一个极开明的皇帝!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谈这些还太远!苏三现在思考的是怎么把莫少华不动声色地先捞出天牢再说。
单单捞一个莫少华,是很费力的。而且举措太明显,会很容易让自己的目的暴露,让人有迹可循,这不是苏三的风格。苏三惯于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不动声色地把要做的事情做完的同时,还连带着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事事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掌握了这些联系,才可以真正的游刃有余!也许今天晚上,自己在宫中的夜宴中,好好地把握一下,幸许就有了机会,也不一定?
在回苏府的路上,苏三心里暗暗合计着这个想法的可能性,又设想了一下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把这件事情暂且抛开。
夜宴是晚上的事情,现在还早得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一件事情占住了心神。或许别人看起来这件事情很难做,但在苏三看来,只要心力用到了,大拙也会变成巧事!
他目前的境界,多数的心思并不用在怎么做到一件事情;而是用在做到这件事情之后,由此会产生什么影响,进而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对策!
由于经历的多,所以对事情的变化就知道的多!这就是他两世为人的优势所在。也是当世之人,不能看透他的最根本之处。
对于今晚的夜宴!他其实是不太想出风头的!尽管皇帝如此宠信他,专程把他排进了上元节夜宴的名单!(事实上,苏三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个夜宴的。四品官虚职而已,在金陵能骑在他头上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不过事情已经变成了这样,出风头也是再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