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页)
入长江,不出几日即可到达江南,哥仨在渡口找了条大船,因为马也要渡河,要找大船,船夫张口就要三十两银子,哥几个有钱不算左傲冉带的,临行前刘表还相赠了黄金百两!
汉末时候内困外扰,国库空虚,黄金可谓价值连城,百两黄金在当时可不是比小数,好在荆州丰裕,钱粮殷实,刘表虽比不上“东汉八厨”的慷慨,但是对左傲冉倒也大方。
刚开始左傲冉三人说什么不要的,但是刘表却执意要给,又是长辈人情,因此才收下了,其实刘表也识货,看出左傲冉绝非池中物,因此先在这里结个人情与他。
再说此时船家得了银两,载三人上船,将马拴好,解开缆绳,摇橹扯帆,是离岸而去,三人回头望望襄阳城,青山绿水依旧,只是客已非昔,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再能领略襄阳风光,不禁有些感叹。
后人有诗赞道:“荆襄人物把诗赞,鹿门俊杰欢酒歌,英豪从此渡江去,回头望岸曾几何?”后来襄阳渡口立起一块石牌,名为“三人渡”,成为一景致。
闲话少叙,一路无话,大帆船是随波逐流,顺江而下,众人于船中但见那汉江两岸,群山起伏,景色醉人,一团团白云绕山走,一片片野花岸堤生,一阵阵鸣禽穿林过,一双双蝴蝶舞花丛。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维曾有首《汉江临眺》,单到这汉江风光: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江汉景色可谓是美不胜收啊!
第1卷:叱咤三国 第32章:受困遏渊滩
第32章:受困遏渊滩
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哥仨边走边看心情好啊!船行二日,再往前走,来到一个去处,这地方可跟前两天看到的景致大不相同了,但见这江岸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中时而传出豺狼嗷叫,猛虎生嗥,让人不寒而栗。
水路也变得越来越窄,前面不远处有一片荒滩,只见深潭老泽,灌木丛生,荆棘盘绕,水陆难辨,十分的险要!哥仨方才还在船中欢声笑语,如今都不言语了,都为周边的险要景致所震撼,就见前头江崖的巨石上题着三个大红篆字儿:“遏渊滩!”
据船家介绍,遏渊滩地界是沿途最为凶险的一段,江水湍急,暗礁丛生,滩中芦苇荡更是纵横交错,极难行走,只要过了遏渊险滩,前面可说是一马平川之地了。
船继续前行,两岸的峭壁渐渐放宽,这时候滩中现出了一大片芦苇荡来,就见这些芦苇都长窜了,比人高老多,又高又密,时值深秋,冷风一吹,“哗!哗!哗!”一片片随风摇摆,那真是天连水,水连草,四外茫茫,一望无际,哥仨看得脊梁杆子直发毛!
船夫早就见怪不怪,甩橹摇桨船就进了芦苇荡,进来一瞧,嚯!里面的水路如同一条条巨龙相似,错综复杂,曲折盘绕。徐庶不禁一皱眉,就问船夫道:“我说船家,这芦苇荡中道路如此复杂,若是迷了路途,该如何是好?”船夫听罢一乐,说出三分有理。
原来这些人成天混迹于江泊湖面,穿梭于险滩荒荡之中,为了不致于迷路,就在途经的险道上插旗标记,每天来往的船支,只要别乱转悠,沿着这些个标旗走,就没错。
仨人一听这才略放下心,不一会果然在前面的交叉口看到标旗,每到一个叉口,船夫就往叉有标旗的方向走,就这么的在芦苇荡里头七弯八拐的转开了。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天色渐渐暗淡,看了沿途一路风光,此时哥仨都有点犯困,再说这芦苇荡里荒草蔓蔓,真没啥好看的,上下眼皮都有点撑不住了,迷迷糊糊打起了瞌睡,正迷糊着
“咯吱”
“扑通”
几下声响,随后感觉这船陡然晃了三晃,这下兄弟三人可睡不着了,心说这怎么回事?睁眼一瞧,怎么着?!咦!?船停了,再找船夫?是踪迹不见!真是奇了怪了!
三人定了定神,四处观望,才发现此时船已行至芦苇荡中间的一片开阔之处,周边几条水路都通汇至此,聚成一个湖面,三个人正这儿琢磨呢!?
这时就猛听前面“咚嗒!咚嗒!咚嗒!”传来三声鼓响,震天动地。
三人不由激灵灵打个冷战!凝目聚神朝前一看,嚯!可了不得了,就见这时候前方几条水路当中,“噌噌噌”窜出了几艘艨艟快船,在水面行驶,如履平地。往船上一看,只见一排排喽啰兵,手持钢刀利刃,明晃晃冷森森,捏人心魄,哥仨一瞧要坏,这是碰上劫道的了。
此刻天色已晚,对面船头上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