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3/4 页)
,当时都城沸沸扬扬,相率猜疑,都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谢巨族。
当时谢安、王坦之都在朝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温,百官随行出都,个个惶惊不已。
桓温在新亭大陈兵卫,延见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温遥拜。
谢安这时是吏部尚书,从容走到桓温面前,见到帐后罗列甲士,坐定后即对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士乎?”
桓温只好答道:“恐有猝变,不得不然。”
于是挥退甲士,掬诚欢谈多时,方才动身,同入建康。
谢道韫深受叔父谢安的熏陶,在不久之后的会稽城破时,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豪雄气势,赢得一致称赞。
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作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一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
书呆子气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设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每天闭门默祷,第二天对诸将佐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
这样,由于毫无防备,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及诸子都被贼兵杀害。
谢道韫举措镇定,命令婢仆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
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来到大街,贼兵如潮水般涌来,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
谢道韫抱着小外孙,被送到孙恩的面前。孙恩看到这个刚刚三岁的小孩儿,以为是王氏子孙,即命令左右将他杀死。
谢道韫厉声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孙恩早已听说谢道韫的才名,此时见她义正辞严,毫不为眼前的态势而有畏惧之意,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会稽文风鼎盛,莘莘学子时常前来向谢道韫请教。
此时她已逾知命之年,曾经在堂上设一素色帘帏,端坐其中,款款而谈。虽然未曾设帐授徒,但实质上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是以师道尊称她。
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
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后来,张彤云嫁到了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
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有人说:“晋无文章,唯《归去来兮辞》而已。”
西晋因“八王之乱”而国力大伤,东晋更因外乱频频而摇摇欲坠。
两晋人物醉生梦死,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颓废生活,使谢道韫的情致和事迹,更加出色无比。
在离乱交织的晋代,谢道韫称得上是一个“人中之凤”式的人物。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谢道韫,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寒氤宝鼎,中贮秘制神香,专御各种精怪,一经本身真火点燃,便不会中那邪毒之气。
高峰跟谢道韫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谢道韫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谢道韫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谢道韫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谢道韫,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谢道韫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