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无疑强烈地感染了他的部下。据悉,吉利集团上千名有车的员工,99%开的都是吉利轿车。现在,除了大型客车,吉利集团的所有公车,都换上了自己公司生产的轿车。
李书福:驶入“快车道”的秘笈(11)
在吉利国际化战略的蓝图上,未来10年的规划动人心魄:
到2010年,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6款手动变速器、6款自动变速器、3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李书福放出豪言后,业界又是一片哗然,质疑声不断。
但是李书福对自己定下的宏伟目标依然很冷静,“吉利要生存必须得做到这个规模,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为此,李书福花费高额代价让吉利在香港借壳上市,为吉利的长期发展“造血输血”;先后在中西部落子,完成国内生产基地布局;参加法兰克福和底特律车展,获取空前的知名度,为进军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因为是民营企业,所以吉利在投资选址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是自主品牌,所以我能国内国际市场兼顾。”在吉利由“小帆船”向“航母”进化的过程中,李书福痛并快乐着。
可以预料,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吉利将把自主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在自主原则下,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吉利将自由地组合全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将和更多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作,创新之门将会更加开放。“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战略将得到更为完美、更富创造性地体现。
1998年前后,李书福痛感技术人才难得、专业人员难留,决定自己动手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几乎与建设临海汽车基地同步,吉利在基地的附近划出一块土地,创办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和培养专业技师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两校很快获得了成功。
紧接着,李书福开始着手创办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
2000年3月,位于北京昌平的北京吉利大学工程开始动工。6个月后,吉利大学如期开学,以崭新的校貌迎来了首批学子。
北京吉利大学的诞生,除了它奇迹般的建设速度,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后对现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对此,时任###副部长的张保庆这样评价:“这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相信吉利大学一定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独特的贡献。”而传媒则惊呼,吉利大学的改革,将在中国教育界引发强烈的“地震”。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深深镌刻在三万吉利学子的心灵上。他所资助的一些贫困学子也在这里学习。李书福说:“办教育虽然没有利润,资助贫困大学生更是只有付出,但我觉得很值得,很欣慰,因为通过办学和助学,我感到我跟这个世界联系得很紧密,跟这个现实联系得很紧密!”
他说,我们刚进入汽车行业时,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没有“准生证”,政府怀疑,银行不信,媒体嘲讽,那时确实很痛苦,但我们坚持下来,并且通过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一步一步取得了成功。我们创造了业绩,也创造了幸福。而且,我们还预见到了未来的幸福。
吉利,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竞技场上猎猎作响的一面中国旗帜。但是,吉利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一代中国自主汽车人的目光瞄得更远、更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陈卫:冲刺“最后一公里”(1)
陈卫,著名无线通信专家,TD-SCDMA首席运营官。1956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1989年毕业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历任重庆大学光机所助教,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部主任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应用部经理,美国希威尔###董事长、总裁等职。现为大唐集团副董事长,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03年7月3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一行亲临大唐集团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SCDMA产业化和市场化工作。
信威公司总裁陈卫陪同视察中汇报了信威公司8年来坚持核心通信技术自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