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走近名人中国传统文化 > 第30部分

第30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仙魔录:轮回之主这城有良田之霸道总裁被强爱瀚文与武杰永劫:你一个富二代竟喜欢打电竞哈利波特:过去归来之人祁同伟弃政从商,沙瑞金给我敬礼还珠格格之香妃重生约战,选我当主角?大可不必!天空之光海虎:龙之归途诗魂落魄迷踪诱尔为臣网游:重生之网游降临现实之前乱七八的文影视综清穿从夏冬春开始世界游戏,无限进化到底是不是三国上古卷轴:龙裔记事本【五夏】挚友是你们小情侣的借口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

叫我跟着她诵读。她规定我读30遍,我就不能只读29遍。母亲教我用家乡常州的口音吟诵古诗。这个吟诵调是我母亲从我的大舅公那里学到的。从此,我读古典诗词必吟,不吟便不能读。如果环境不宜出声,就在心中默吟。平时母亲一面干活一面吟诗。有好些古诗名篇我能背诵,是听母亲吟诵而听熟了的。”屠岸说,他愿意按照母亲教的调子完成诵读若干遍的任务。“我好像是在唱山歌,对文章的内容则‘不求甚解’,只是觉得能够从朗诵中得到乐趣。”但长大后“反刍”这些诗文,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含义,成为终生的精神财富。在母亲的教诲下,屠岸从小掌握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方法和平仄格律,这为他以后从事旧体诗和新诗创作以及十四行诗的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今天,有时候屠岸心中默吟起那些诗篇,脑子里就浮现出母亲的形象。薄暮、窗帘前,出现了母亲的“剪影”;或者黄昏、灯下,展现了正在做针线的母亲的侧面———宛若清晰地听到从她口中流出的一句句唐诗……

小时候,屠岸非常喜欢画风景画。在觅渡桥小学读书时,他的风景画曾被送入武进县学生画展展出,受到奖励。“我的画都是通过水彩或水墨对英国风景画家透纳的风格进行模仿,虽然我当时对透纳的风景画的精髓是什么并不了解。”透纳始终是屠岸作画时心仪的大师。如今屠岸到外地旅游时,也不忘随身带上画笔和速写簿,“我不是职业画家,我的画只在家人和朋友间传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如画的风景、动听的歌谣,潜移默化地刻映到屠岸年幼时的脑子里。他学会了用眼睛默默地去看,用耳朵仔细地听,他所留心的一切,后来都化做了充满意象的诗句,让人揣摩和品味。

在母亲的吟诵感召下,屠岸渐渐开始偷偷地作起旧体诗来。他说:“那是一种极为艰苦而又有乐趣的劳作或游戏。要把胸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或情绪用诗句表达出来,要把一个一个字连缀成句,要照顾到平仄、韵脚、句式、对仗等等,这对于我当时作为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但是我苦中作乐,乐而不倦。母亲没有责备我‘不务正业’,相反还拿起笔来认真地作了批改,这对是我极大的鼓励。”直到解放后,屠岸被调到北京后每有新作,都要寄到后来定居在苏州的母亲那里,去向她汇报,向她请教,这成了母子之间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

绰号“尤里卡”与“诗呆子”的背后

屠岸的母亲是开明知识分子家庭里出来的大家闺秀。她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因此极力主张屠岸走出相对于全国来说已经狭小的常州,到上海去接受新文化、新思潮的洗礼。1936年,屠岸挥手作别了故乡熟悉的林木河流,到热闹繁华的大上海,考进了当时很难考进的江南名校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与故乡常州比,大上海俨然一个万花筒。最让他兴奋的是五花八门的各类书刊,他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理解和探索一些让他困惑的社会现象。

13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屋外寒风呼啸,滴水成冰。不知怎么,他被一股情绪牵制着,坐卧不宁。屋里实在待不住了,他索性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徘徊。天上挂着一轮惨白的月亮,四周静悄悄的,感受最深切的就是那寒冷如刀的北风。突然,他想起大街上那些衣不遮体的穷苦人,这时候他们该如何度过?有谁去关心帮助他们呢?诗使他找到了表达情感的突破口:“天上是孤独的月亮 / 我站在操场上 / 想那些衣不遮体的穷人……北风呼呼如狼似虎。”(《北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屠岸:用生命与美的诗魂拥抱(3)

这是屠岸的第一首诗,虽然没有发表,其中的一些句子也已忘记,但当时那股情绪冲动一直铭刻在心。正是这种情绪促使他日后走进了革命的队伍,并不断挖掘深化自己的思想。屠岸说,在所有的古代诗人里,他的心与杜甫最接近,特别是在祖国经历苦难岁月的时候,他和杜甫隔着时空在灵魂深处进行对话。

屠岸的第一首诗发表在1941年12月1日上海“孤岛”时期的《中美日报》副刊《集纳》上,诗的题目叫《孩子的死》。“处女作是篇散文诗,写的是一个农村孩子在日寇入侵时为保卫祖国而投奔抗日阵营,最后战死在沙场上。那时是在抗战时期,皖南事变之后,是有感而发。但我生长在城市,诗中的人物是凭想象描写的,诗很幼稚,但感情真实。”屠岸说,“写诗开始时是由于读了不少诗,自己感情高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无限BOSS今天也在咸鱼重生之木槿花开那七年的爱第九张卡片上午咖啡下午茶穿越之纵横日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