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经了解的,奥巴马决意制止掠夺性的贷款活动。通过在芝加哥社区的组织工作,奥巴马看到基础性的居民住区和全美国居民的住宅拥有者的有益之处。社区组织在为贫困社区的新住户提供咨询并使之理解当地典型居民房产抵押规则等方面是非常有利的。不幸的是,由于缺乏管制,整个掠夺性抵押贷款出借行业在迅速生长扩大。他们对美国居民房产占有的增长并无兴趣,而只对自己利润的最大化感兴趣,为此他们不惜采用最肆无忌惮的手段。他们会欺骗房产主使他们签下贷款协议,他们会以欺诈的手段更改申请方的收入指数以便获得银行的借贷批准,然后他们会在贷款合同上遮蔽过高费用和过高利率的具体数字,并且对房产主不做任何解释。尤其典型的是,他们根本不理会这当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他们或者已经把贷款项目卖给上家的其他投资者而收取自己的费用,或者利用虚假违约规定夺取客户的房产,而他们夺入手中的房产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在原房产主手里的价值了。
在试图寻找替罪羊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抵押贷款行业以及被他们施贿笼络的华盛顿内部的代言人都已经开始指责联邦政府对于房产市场崩溃负有责任。他们声称《社区再投资法》(CRA)才是真正的祸首,因为这个法案要求银行借贷给他们从中提取储蓄金的贫困社区。他们想让你相信不良抵押贷款是联邦政府对贷款机构施压,使之借贷给穷人的结果。如同20世纪90年代情形的重放——当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指责大量的年轻单身母亲问题是造成政府运行赤字的根源,现在保守派又想把房地产市场崩溃和信贷金融危机归咎于穷人,指责联邦政府鼓励向穷人借贷的做法。本质上,他们是在争辩:市场本来不至于如此糟糕,都是政府太多政策法规的干预惹的祸,那些法规对美国的危机局面而言已经成为过时的一套陈词滥调。
很不幸,这种说法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过去10年间那些房产价格上涨最快的城市现在正经历着最大的价格滑坡,而波及的不是穷人,倒是美国国内一些最富裕的人群。就房价而言,上涨最为迅猛的城市现在把自己设定为市场衰落过程中遭遇最大价格滑坡的地方。看上去倒很像《富豪与名流生活透视》一书中的情节;棕榈滩、迈阿密、旧金山、圣地亚哥、棕榈泉、圣巴巴拉以及贝佛利山。唯一的无家可归的人简直就是电影《乞丐皇帝》描写的贝佛利山中的尼克?诺特(Nick Nolte)。现在事实证明,就价格下跌幅度而言,高价房产比低价房产下跌得多得多。这也在抵押贷款违约率上有所显现,具备资格的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案例违约率要比超出联邦政府规定界限的大型房产贷款案例违约率低。你很少能见到穷人购买超过万美元价位的房产,无论《社区再投资法》(CRA)怎样鼓励穷人投资置业。此法案是在1977年通过的,但是直到1997年居民房产也并没有迅速增长——巧合的是,它的迅猛增长恰恰发生在银行——真正的肇事者——开始以高于买房者收入水平8~10倍的价位向他们贷出购房款,而且推出不付现款、只付利息、利率可调以及其他没名没堂、稀奇古怪的抵押项目,帮助购房者花更大的代价买房的时候。到后来,房产市场的兴隆之势不仅呈现于美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都出现了房价暴涨的现象,而现在,全球性的市场萧条已经初见端倪。这些国家可没有什么《社区再投资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当前的金融危机(6)
弄清有些人对这个《社区再投资法》的曲解是非常重要的。像奥巴马这样的社区组织者就是根据上述议案获得所需资金来帮助社区民众的。芝加哥内城的单身母亲和贫困居民的家庭住房就是以5万~10万美元的价位购买的,而这些便宜住房的买卖根本不可能是造成房地产市场崩溃的根源。反过来,倒是沿海地区的银行为30岁左右、收入总和在10万美元左右的夫妇所做的为数超过80万美元购房贷款,实现了他们的购房梦想,却导致了市场的危机。一对夫妇,不可能指望他们永远在一起,何况还有生老病死或者失业的可能。一旦任何意外发生,从而改变了相应家庭的收入状况,这个大量负债方式的抵押贷款就不可能及时偿付。
但是许多穷人和中产阶级借贷者并没有过度借贷,实际上却也受到冲击。奥巴马将通过一系列动议设法对他们实行债务免除。奥巴马的“制止欺诈议案”首次为联邦政府提出了对抵押欺诈的定义,包括为联邦和各州制定相关法律规定的举措注资,要求相关行业参与者报告可疑行为,并且设立新的犯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