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么关系,三大力量极为了这种关系,会在地缘方面和亚力量集团方面怎么办?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全球的概念。� 李晓宁: 欧洲有技术、教育资源,加上俄罗斯那么一大片土地、矿产、石油,是很有潜力的板块。 在日本10年经济危机以后,今后怎么走?日本企业界现在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原来日本有些飘飘然,开始折腾,曾经想从经济上占领美国,把像美国的洛克菲勒公司那样的企业全买下,日本也就世界第一了。买完美国的再买欧洲的产业。后来事与愿违,全泡汤了。检讨自己,怎么办呢?一个最实际的想法——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中国正面临着农业向工业化大规模转型的时期。大量的村镇将城市化,大城市化。工业布局与结构不断有巨大调整。原来的中小城市化,早期的乡镇企业,虽然起了很好的开拓作用,但是非常浪费资源,重复建设非常多,况且不成生态规模。现在明白了,形成特大城市工业生态圈是很重要的,首先要配套。中国发展有一个缺陷,我们很多是从农村开始的,人家都是先城市化。先工业化就要先城市化,是这样做的,我们是倒过来的。 靠什么支撑特大城市化?怎么建立骨干企业呢?制造业的转移,对我们是个契机。对日本也是一个契机。原先日本紧跟美国,有好些东西不给我们。现在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你日本不转移,欧洲人就转移。你爱转不转。如果中国真正实现了世界主要产品的制造,中国的农业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现在慢慢要在政治上的问题与日本调整。抓准机会。   
不是走向单极 而是天下三分�(3)
另外,还有东南亚。这也是一个需要实施开发的重要地区。中国应该把这个地区看成一个经济合作圈。要不断提高这个经济圈的竞争力。我原来有一个想法。亚洲的大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如美国高。而好的教育会产生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美国的大学向来跟工业结合得很好,所以美国大学的创新力很强。欧洲大学创新力都不如它。我们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我们亚洲人的大学教育体系,将会对东亚及东南亚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韩国、日本的大学应加强合作并向亚洲地区提供最优惠的教育。 现今后的发展中间,三个圈之间,总是二打一,绝不可能出现三个圈绝对的均势。总是二打一。为了不落在被打的位置上,所以对形势要有准确的判断。� 王湘穗:我们一直提倡教育立国,现在看起来不够了,还要教育立洲,靠教育立亚洲。这是发展方向,也是发展策略。 另一个是补漏。我们要利用美欧相掐的时机,借美国之力解决中亚资源问题。如果中亚资源都被欧洲控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也不牢靠,这样的话所谓东亚圈就立不住了。� 王建: 现在要区分两个概念,美国的概念和世界的概念,或者说美国的概念和欧洲和东亚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因为美国的利益在于虚拟经济利益,我们的利益不是虚拟经济利益。欧洲的这个虚拟经济利益,实际也是次要位置的,它首先需要整合东欧经济,需要扩大它的欧盟这个共同市场。� 王湘穗: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生存状态存在代差,美国已经进入虚拟经济阶段,欧洲一只脚还在门外,东亚还是在搞实物经济。在食物链上美欧越接近,竞争就激烈,东亚搞实物经济,有净储蓄额,反而都要拉你。� 王建: 经济的区域化有排他性质。贸易圈要分出圈里圈外,当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的时候,把墨西哥拉进去,排除中国的劳动力产品,使中国的乡镇企业走下坡路,因为出口中断了,没法通过乡镇企业的劳动力转移继续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这是很大的变化。现在欧盟把东扩的步伐迈出来了,10个东欧国家进去了,它们这些收入也是在三四千美元的水平,应该跟中国大陆1千美元,跟韩国及中国港、台地区,至少也是差不多在一个台阶上,拉不大距离。 东欧国家,像波兰这些国家加入进去,实际上会替代“亚洲四小龙”的贸易功能,是排它,也排我们,也排它们。实际上欧盟的出现,画了这么一圈,把美国踢出去,逼着美国在北美画一个圈,这两个圈一出现,东亚过去主要靠这两个市场,现在你再想进去,进不去了。实际上,是欧洲和北美的经济区域化在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区域化,或者说是东亚经济圈和东亚货币联盟的催化剂。 还有这场战争,打得亚洲国家都警惕了。日本是个什么?是个大相扑,块头很大,力量很大,但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盔甲,没有自卫能力。在东亚只有中国有洲际弹道导弹,有核潜艇,并且逐步会有提供天基信息,打高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