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1/4 页)
陕北同志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处,所找到的对象,不是蒋介石,而是张学良。
因此,中共的政策也就随着这一事实而有所变化。换句话说,原来的“联蒋抗日”政策,便
成了“联张反蒋抗日政策”。
当时我们在西康,目光所在主要自然是西南方面的实力派。我们曾多方设法,经过康定,
向四川和云南一带的军人活动,要求他们一致抗日,共御外侮。但我们的努力,不是落空,
便是毫无反应。反之,陕北方面,却找着了一个军事巨头张学良。这种事态的发展,使我自
己在党内的地位开始转居劣势。
一九三六年一月间陕北同志们来电,报告他们在上年底与张学良部作战,曾俘获张部团
长万毅,他们待之如上宾,并根据新政策,向他痛陈联合抗日的重要。最后他被感动了,誓
言回到西安,恳求张少帅停止剿共,一致对日,如今万毅已被释回西安去了,希望能有结果。
奇迹果然出现了。万毅的活动打破了他们各方奔走迄无头绪的沉闷局面。过了一些时候,
陕北来电,谓已接到万毅的信,说明张学良经他的苦谏,已答允考虑停止剿共,要求陕北从
速派人到西安去与张学良接洽。现陕北代表④已秘密前往了。
我们复电赞成这种做法,但也指出应设法多方联络,对张学良左右的不少复杂分子如亲
日派等,应特别警惕。我们并重复向他们提供了我们以往与杨虎城有过的关系、居间拉拢的
人名、以及其可靠程度等等的情报。陕北后来几次来电,都说明与张学良接洽的情形。他们
主要指出,张学良确有进步,真诚抗日,张的部下分新旧两派,旧派保守,不愿抗日,其中
甚至有人与日本勾结;新派(万毅即其中之一)对抗日极具热忱。张与日本有杀父之仇,又
受蒋压迫,现在完全信任新派,很希望能摆脱蒋的控制。他对与中共联络的事,非常恐惧,
深恐走露秘密,凡此,足见他本人可以信任。
陕北同志主张以张学良为唯一的联络对象,与其他军人的事都可由他去进行。这样比较
稳妥,也可消除张的疑虑。他们来电曾举例说明张学良曾问我方代表,是否与杨虎城有联络,
我方代表表示他为唯一的对手,与杨虎城并无联络。郑学良听了大为高兴,并表示他一切都
有办法,即对四川军人他也有联络,要求我们不要直接接头。这个电报的用意,自然是要我
们不必再向四川军人活动,因此,对杨虎城已有过的或将有的联络,也要暂时瞒着张而进行。
陕北与张学良的关系,日益密切。据陕北电告,张学良的计划是以西北为根据,与蒋介
石对抗,他认为“联蒋抗日”不可能,只有形成西北单独抗日的局面,“反蒋抗日”才有前途。
他最重视我们能拉拢他与苏联的关系,以期获得苏联的实际援助。他不重视红军的力量,认
112/166
… Page 449…
《我的回忆》第三册
为在“反蒋抗日”中起不了大作用。他要求现在川康地区的红军,迅速开到西北来,不要再
与四川军人纠缠。
一九三六年五月间,陕北同志与张学良的联盟秘密建立起来了。陕北电告决与张学良共
建西北反日局面(即指西北抗日联合政府),并指出张有英雄主义色彩,主张抗日反蒋并重,
企图成为抗日的唯一领袖。陕北的同志们认为这种野心大可予以利用,如果西北抗日局面有
所成就,莫斯科也将会赞同,而且,目前中共处境困难,已无可选择,只有走这条路。
我们觉得这种政策带有投机色彩,是否有胜利的前途也很难说,但只要有益于红军的生
存与发展,也不妨试试。于是便复电表示赞成,但指出西北抗日局面,须有一个明确的纲领,
应包括中共主张在内;其次应将西北抗日局面看作只是发动抗日的力量,尽可能避免大规模
的内战。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增强自己的实力,并打通新疆的道路。这样,可以使我们立于
不败之地。陕北旋亦复电表示接纳我们这些意见。这就是“联张反蒋抗日”的最初经过。
一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