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2/4 页)
认的是斯大林模式见效更快。虽然民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5亿, 倍数于苏联, 如此庞大的人力利用起来, 能极大的弥补 模式上的短板。 可若是无偿救灾的话, 还真有可能被斯大林拉下一段不小的距离。
用以工代赈,合理的利用这上千万的灾民 , 那么民国的基础建设足以节省相当的资金, 而且在数年之内更上一层台阶。当然,主要也是由这些灾民来买单。
王永江点了点头, 就算这七八个省份遭了灾, 可是民国其他省份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只算其他省份的粮食总产量, 比起普及化肥, 良种之前的整个民国粮食产量还要高。总体上灾情虽然严重, 还是能撑得过去的。
“喷气式发动机理论研究, 电火箭, 液态燃料火箭竟然就开始立项了。”王永江离开后, 叶重拿起战略科技研究中心送过来的报告翻了起来。总统不是万能的,事实上这些技术是否立项的决定已经交到了 战略科技研究中心的那些人手上。 若是让一个总统决定哪些立项,拨款, 除非每个总统都像叶重一样是穿越者,有着超越时代几十年的眼光。否则往往会错失许多关键xìng的技术, 比如说希特勒向来重视进攻,不重视防御, 结果作为战略xìng防御武器的雷达研究比起英美等国要迟了好几年。
英国正是有了雷达,才在德**队铺天盖地的轰炸下避免了相当的损失, 而且往往很多时候都能恰到好处的拦截德军的轰炸机群。
民国战略科技研究中心 基本上都是由技术xìng研究人员组成。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涉到到物理,化学,电子等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 现在zhōng yāng财政每年的收入已经上升到了几十个亿, 投入到战略科技研究中心的经费 每年也是数以千万计。 当然,这还不算每年各所大学, 以及英美德法意留学生尖端人才上的投入。
战略科技研究不仅是在技术上的研究, 还有对欧美等工业强国, 以及对未来可能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进行辨论。 而且这样的课题也存在于一些大学当中。 各种学术xìng的文章在民国也如雨后chūn笋般的冒了起来。
像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 火箭技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都是非常具有前瞻xìng的。想了想,叶重还是拿出笔, 在几个极其重要的技术上作了加大投入的批示, 其他领域便任由这些技术人才发挥了。
¥¥¥¥¥¥¥¥¥¥¥¥¥¥¥¥¥¥
此时国防军 战刀集团军与苏军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在这十几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停地增兵, 国防军将驻扎在陕西,甘肃的两个师又2个混成旅尽数调给了xīn jiāng, 国防军额外又增建了两个重炮旅。民国的兵工厂经过整顿 ,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 每年的产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过这些年下来,仍然屯积了超过66万杆簇新的步兵制式步枪 , 以及各种口径大量的火炮,重炮,以防备在战争时候军需物品陷入不足的窘境, 民国和苏联,rì本关系相处得并不怎么和谐, 建立一定的武备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生产的成本略微高些之外,平常年份只需要花费一定的维护费用, 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眼下战事有着扩大化的趋势, 平时花了大价钱维系起来的武库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国防军调集到战区的军队已经超过了21万,苏军也达到了恐怖的28万以上, 兵力上与上次奉苏战争已经相差无几, 战事的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叶重有意将民国的触手伸进中亚, 以民国的地形以及周围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 也只有苏联和rì本这两个国家能称得上是对手,一个是陆地上的对手,一个是海洋上的对手。
这种环境下, 将xīn jiāng打造成仅次于蒙古至北湖一带的军事基地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再加上西北的旱情, 叶重觉得有必要西巡一次。 随着叶重带着两个整编师沿陇海路一路向西, 战刀集团军的士气也上涨到了顶点。自晚清以来, 前线将士浴血厮杀,皇帝,慈禧那些人无不是远远的躲在大后方过着纸醉迷金的生活。 但是像叶重这样贵为一国总统,还能离开繁华富庶的京城,来到偏远穷苦的xīn jiāng,在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当然到了叶重的身份,不可能吃多少苦头。 但是意义重大,前线的将士知道举国上下都在关注, 并且支持着这场战争。 国防军训练时灌输的使命感确实让他们的斗志更为昂扬, 这是以前在各省之间征战的时候所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