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答是不对的。
见到父辈的友人,不让靠近就不得靠近,不让退后就不得退后,不让提问就不得发问。而宋九恰恰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曲礼主要讲的是从吃喝穿住行婚丧祭典朝拜用什么样的礼节对待老师、长辈、君王、父母、长者、同僚、妻妾、邻居与幼小。又酸又臭又长,**千字有好几百条规订。
这两位博士从中将几十条对待老师与长辈的礼法一起摘出,悬于两边墙壁上。还好,他们对十五条师规没有太排斥,不然就要让衙役连十五条师规也摘了下去。
若按照这些规订来办,还有了那种活泼求学的气氛吗?
宋九看着三个衙役在两个博士指示下挂曲礼语录,不知道怎么辨驳,请问小九,你连孔子都不尊重了吗!宋九发作不得,第二个冲突随之而来。两间教室,要扩张学生,对此河中百姓欢呼雀跃。宋九也高兴,在不损害本身利益同时,做点好事他还是喜欢的。况且受益的是街坊邻居。
两个博士显然比宋九更欢迎,人家是朝廷博士,宋九仅是举子,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年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人家近五十岁,不论从年龄还是穿着举止,一看就是一个宏正儒雅有学问的人,不知来了多少街坊带着孩子报名。张博士与燕博士捻着长髯问询,不可能一一收下,只能择徒,家中做生意的不要,家中是匠户的不要,家中有人犯过法的不要,家中有女子做娼妓的不要,家中有人杀猪宰狗的不要,本身有残疾的不要,本身长相不好的不要,长相不好不是长得不英俊,比如态度不端庄,不恭敬,不文雅,衣着太寒酸的不要……
对,就是在搞岐视,但在这时代能说得过去,这叫选拨真正的良家子!
可是那些落选的少年心中会怎么想?街坊们是怎么看?
两位博士根本就未考虑过。
宋九看到许多少年哇哇大哭逃走,看不下去,将他们拉到一边说了这个问题:“抽签吧,汉高祖未发迹之前只是一个乡间的无赖,周处未学好之间是一个恶霸,樊哙是卖狗肉的,先主刘备是编草鞋的。”
“九郎,你说得也对,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朝廷一再隆重拨款资助你这个书舍?又不惜让老夫每天来回奔波,到你家授学?”
“为何?”
“这些学子朝廷准备用他们。”
“燕博士,能否说清楚一点?”宋九心中恍然大悟,就是感到刘嶅此次来不怀好意,果然非奸即盗。
燕博士耸了耸肩道:“有的,恕老夫也不能说,但老夫择徒不得不严格,这非是为老夫择徒,而是朝廷择人。”
宋九只好忍了。
开始授课,人家也是有准备来的,授课时也用粉笔,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是截然两种概念,两位博士毛笔字写得不错,粉笔字也就那么一回事,可写得也算工整,显然在家中练过才过来的。
但又让宋九不能忍受。
那就是授课的内容!
中国古代算术很奇怪,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唐朝韩延算术里有一道题,课租庸调,求有闰年每丁布二端二丈二尺五寸法,置丁数七而七之,退一等,折半。一端布是五丈布,也就是唐朝租庸调税法中每丁每年要交纳2。45端布庸调税。假如丁户是x,这道算式就是xx2。45。若是1877丁,就是,宋九在教珠算口决,不仅有加减,还有乘除,并且在教的时候,他也在渐渐完善,许多记不得了,只好一边摸索一边改进一边教给学生。若掌握了乘法珠算口决,算盘珠子一打,答案也就出来。真不行,笨办法,列一个乘法算式,也能算出答案,它只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数术知识,不算难题。
在唐朝会让人悲催,若脑子不够用,这道题用筹码能让官员算一两个时辰,韩延便想出一个好办法,将算式改变,所谓的置丁数数七而七之,退一等折半,变成公式就是xx7x7÷10÷2,没有了小数点,没有了三位数乘法,很快就出来了。但是再换一道题目呢,例如74。,估计韩延也会悲催了。但难不难呢,还是小学生四年级的知识,也就是一个后世一个十岁的孩子能算的算术,在这时代会让无数人折倒。
然而不能说中国古代数学落后,祖冲之的圆周率,换后世的一个大学生,让他求证到小数点后六七位数试试看能不能办到?宋朝数学上都出现了高次幂高次开方、天元术、大衍求一术、隙积术、会圆术。
其实这种古怪的现象类似中国画、中国式插花,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意境美,混沌美,模糊美。
这种看山不是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