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他笑吟吟对着纪筇道:〃纪公请落座……〃
纪筇狠狠瞪了窦通一眼,缓缓回身坐下。
诸葛亮微笑着扫视了一眼众人,道:〃诸公,实在不是刘豫州厚此薄彼,若论才具,军中的诸族子弟皆是上佳将才,说起来出息的应远远不止亮适才所列出名姓的各位。只是军伍规模有限,左将军虽然英武,毕竟偏安于新野一隅之地,钱粮匮乏,仅能自给而已。刘荆州大度,容吾主栖身于此,已是再造恩德,左将军怎能再索要钱粮费饷,落一个贪婪无度的骂名?便是这数千虎贲之士,还是在座诸位当中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方才募得。说起来纪公的族中子弟也是一时之才俊,若调往刘荆州军中,官爵当不在牙门之下。奈何我家豫州龙困浅滩,只有这么点兵马,若要再行招募,却又没有多余的钱粮,只得委屈了一些世家豪俊。纪公若是还不能释然,不妨到刘荆州军中为贤郎谋个出身,也不枉屈了大才!〃
这位南阳卧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八面溜光,纪筇心中暗骂:扯淡,若是能将子弟荐到荆州军中任职,哪个还有闲情在此受这份闲气?虽然他也知道这不过是诸葛亮变相募集钱粮的手段,但众目睽睽之下,委实丢不得这个颜面,更何况纪明在军中若因为自己的吝啬抬不起头来,回到族中他也会受叔伯兄弟们的埋怨指责。
当下他负气一样冲着诸葛亮拱了拱手,道:〃参军的话,纪某已明了于心,没甚么话说。敝族既然寄居新野,自当为左将军保境安民尽一份心力。纪某代全族向刘豫州捐助军资五铢八百缗,军粮五千斛,只望豫州看在淮南纪氏一族的份上,不要亏待了我家子弟便了!〃
诸葛亮脸上浮现出一副大喜过望的神情,起身离席躬身道:〃纪公如此深明大义,亮实感佩之,说不得,贤郎的出身仕途便包在某的身上。翌日豫州回转,定要登门道谢,此外,为了酬谢纪公举族的大义之举,亮当行文新野县治,为纪门入籍,并载入新野县志,自今日始,纪氏一门可与新野士族一道祭祀祖宗,若有不法之徒敢于倡乱,左将军定行军法将之弃市东街……〃
这番话一说出来,原本还在犹豫的族长们顿时哗然,再也顾不得尊荣体面,一个个高声叫喊起来。
〃参军,我窦氏也认捐八百缗钱,军粮六千斛……〃
〃彭城范氏,愿为刘豫州敬献军资千缗,军粮八千斛……〃
〃安丰文氏,愿为左将军捐献军资千缗,军粮六千斛……〃
〃淮南雷氏,愿为刘豫州捐献军资两千缗,军粮万斛……〃
诸葛亮抛出的诱饵实在太过诱人,又是许诺入新野户籍,又是写入新野县的士族志,更何况还答应拔擢各族子弟在军中为官。也难怪这些族长们一个个趋之若鹜,这些年来便因为一个外来户的身份,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白眼,如今听得有机会入籍录志,子弟们还能有机会出仕做官,谁还肯迟疑观望,便是那些军中子弟已经受了提拔委任的,此刻也唯恐落于人后般慷慨认捐。
看着这些忙着在募捐册子上书名画押的族长们,诸葛亮轻轻抚了抚唇上那尚不如何明显的胡须,嘴角浮现出一个淡淡的微笑……
……
办妥了军资军粮募捐事宜,诸葛亮又走了一遭左大营的军械库,仔细检点验收了一批刚刚自江夏运来的兵器甲杖,这才飞马驰回县城。
此时日已西斜,坐落在县城西街上的左将军府格外显得寥落孤寂。诸葛亮进了府便得到书吏通报,豫州牧刘备已然于一个时辰之前回府了。
他当下直趋书房,一进门便看见刘备身着戎装负手站立在窗前,两眼迷惘地看着窗外,刘备妾室糜夫人的胞兄糜竺一脸肃然神色屹立在后,却没有人说话。
〃先生回来了,钱粮的事情有眉目了?〃刘备转眼之间已经恢复了镇静自若的神态,回过神冲着诸葛亮笑道。这一笑虽然气度依然,但眼角眉梢那扫不去的疲惫却是再难掩饰的。
诸葛亮默默地向这位皇叔行了礼,将大袖子里的募捐册子递了过去,口中答道:〃共募到五铢钱四万三千零三百缗,军粮二十六万七千斛,足够用一阵子的了……〃
刘备接过册子,随意地翻看着,口中却笑道:〃先生办事,我有什么不能放心的?〃
诸葛亮问道:〃博望战事如何?〃
〃胜负已分,夏侯惇此番吃了个闷头亏,只能灰溜溜回去向曹孟德请罪了……〃刘备随口答道,一面说着一面合上了募捐册子。
←虹←桥书←吧←。
第13节:卧龙(3)
虽说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