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页)
薛兴华凭前世的印象和现在手头的资料归纳出了几条:
第一,四千余名清军面对四千多日军并没有优势,所以清军不应该分兵驻守。事实上清兵分兵之后,叶志超率领的一千五百余人一点作用也没有起到,反而因分兵人为地分散了自己的实力,给敌人可趁之机。
第二,聂士诚放弃牙山防守成欢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但在成欢的具体战术指挥上出了差错,错误地估计了日军进攻方向,导致次要阵地被日军主力部队进攻,失去次要阵地也失去了战略要地。
第三,因为轻敌导致防御阵地修建不坚固,火炮阵地设置不科学,炮弹打不到敌人。
第四、战场通讯不畅,特别是与叶志超的后备部队几乎隔绝,如果聂士诚的溃退之军和叶志超的逃跑之军不是正好在路上相遇,很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损失更多的士兵。
此外还有清军没有发挥自己的武器优势,对壕沟利用严重不够,战术落后呆板。从军官到士兵都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家都存了打不过就跑的心思。加上当时汉城被日军占领,清兵的后来时刻处在被切断的危险中,也动摇了清军官兵的战斗决心。
……
《夺清》的第一卷《成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书友的陪伴,因为是第一次写历史、写军事书,老谢感到有点生涩,保证在以后的文字中改进。第二卷《漏*点甲午》即将上演,老谢一定展现给各位书友一个漏*点澎湃的大决战。其战争结果和战争过程绝对让你想象不到。
感谢各位的订阅、打赏、月票、推荐
第一第二卷 激情甲午 第180章 【遭遇日本军舰】
兴华起床后到甲板上走了圈,看着东边从海水里日,随口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师长,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日。”身后一个声说道。
“王杰民,你也起来了?”薛华问道,“他们应该到了吧?”语气还是很随意,“他们”虽然没有确指,王杰民自然知道薛华问的是遥远的兴华军队。
没有无线电通信,乘船航行的人们只能凭猜测来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
海军参谋王杰民站在薛华身边,笑着说道:“呵呵,大家都劝你随着舰队走,你偏偏还是随着这支运输船队走。你就是问的次数再多,我们也只能敷衍你。谁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薛华笑道:“不知道舰队在哪里,心里总是不踏实。呵呵,不知道他们,你总知道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吧?”
这时运输船的船长正走了过来,代替王杰民回答道:“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过了上海外海,现在正处于江苏淮安府的盐城县的外海。”
“过了东海进了黄海?”薛华问道,“怎么还是朝正北航行?”
“马上就会西向。”船长说道,“现在中国和日本已经宣战,船队不敢再往北多开。否则还要前进几个小时才,不同以前了,只能小心翼翼开船。”
说了几句客气话,船长忙他的去了。
王杰民问道,“现在让船舱里的士兵轮流出来休息?”
薛华点了点头,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甲板回到自己的船舱。彭二叔将茶水放在桌子上,按惯例拿出书、纸、笔。长时间乘船实在有点无聊,薛华就试着和写点东西,写的东西都是乱七八糟,想到哪里就记到哪里,其内容都与甲午战争有关。
虽然他对甲午战争的几场战争都很熟悉,相关资料都是从网上来的。资料里有关大的事件也许与历史本来面目相符,一些细节什么的肯定有不小的出入。特别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知道胜利者是不是在资料中掺杂了很多私活,掺杂了为自己炫耀的话?其实,记载历史的失败者也不会老老实实记载本来的历史,他们多少会在自己或祖宗脸上贴点遮遮丑。
所以全信历史的只有傻瓜。
薛华要做的是先将脑海里所记得的一些东西记下来,特别是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的人物、特殊的事件,……,今后慢慢地将这些记下的东西与情报人员的情报相对照,出伪存真,然后推算相关经过,以方便他更好地指挥将来的战斗,不至于遗漏什么。
现在之所以是彭二叔在身边侍候自己,不是副官吴铭也不是水儿这个丫环,更不是其他士兵,是因为这事绝对绝对的机密,其他人没有彭二叔的机警也没有彭二叔的本事,而且除了水儿、田虎等人,没有人能让薛华比彭二叔更放心。
水儿被薛兴华强行留在了三发市里,没有随军出征。副官吴铭被薛华留在了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