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1/4 页)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士族的土地兼并,土地大部分都在士族手里,只要士族存在,土地兼并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百姓没饭吃就会造反,有人造反,朝廷就会加倍剥削百姓,接而发生更大的暴乱,人口大幅度减少,接着就是群雄并起,而后新王朝建立。
观诸侯之行,唯有刘备行此仁德之举,天下或许在刘备手中更好。
荀突然有了这么个想法,起因还是因为郭嘉的观点:陆城军甲天下,幽州富足,刘备麾下俱将才,守一地则为诸侯也!得一谋主可割据数十载。
谋主,贾诩不够狠吗?戏志才,不够聪颖吗?或许刘备少的只是像萧何那样的良相,而自己不就是那样的王佐之才吗?
荀有了投靠刘备的意愿,但是他还想试探一下刘备,看其志向如何?至于是不是志大才疏?呵!只要知人善用,才不才疏无关紧要,当然试探之举还要回到并州后再说。
刘备渡过大河,命关羽部回河内,与张杨一起驻扎在河内湛城,同时命其继续征召河内士族。
整个三月、四月,大汉司隶、并州境内出现一条巨大的长龙,无数人走出一条蜿蜒的大道,这条用无数人力修建的直道又被称为长龙道,刘备数次沿长龙道出并州,为其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荀举族来河内,又举族奔并州,随其一同行动者有数百家,其中包括钟繇的外甥郭援家等。
由此始,天下骚乱之地士族陆续奔并州,并州人才由此开始逐步走向鼎盛,荀族兄荀衡、荀况入林宗学院授课,河北士子闻言陆续而来。
如颍川徐庶、涿郡孙礼(魏文帝大将、四帝功勋)、李立(曹操破荆州后首任荆州刺史)、太原孙资(与刘放共掌中书数十年)、涿郡刘放者陆续而来。
并州被陆城军占据,周边匪盗、敌对势力纷纷被陆城军战力震慑不敢妄动,太原、上党、雁门、河内一部开始出现春耕的迹象,而更多的人开始下山居并州。
并州有了太平之期的苗头,而中原拉锯战则刚刚开始。
孙坚不费吹灰之力杀到伊阙关前,孙坚的进兵速度不仅惊着董越、徐荣,这也让兖州诸侯大惊,他们支持的朱还在中牟训练兵士跟讨要甲械、粮草,诸侯闻讯不敢再拖延。
好不容易把刘备弄走,若孙坚一人便拿下雒阳,他们这帮老家伙还在原地岂不是让人耻笑?
朱拿到足够的甲械、粮草,休整一日便出兵,未到管成便接到刘岱的命令,令其迅速回中牟。
朱大怒,命大军驻扎在管城,自己返往酸枣去见诸侯,结果得到一个更惊骇的消息:孙坚兵败,生死不知。
最近几天夜色一直三更,不知道今天的会点能不能突破四百,总感觉有点难度,不过今天是周末啊!周末没事的时候诸君给点一下呗!自开始续写后,会点从没上过四百,一周的会点啊!说起来都有些丢人,哎!
第七十六章风光的徐荣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尤其最近几年在江东东讨西征无所不胜,仅仅如此中原诸侯也不会对其太关注,关键他当年辅佐张温征战西凉,与董卓交恶,曾力荐张温杀之。后因江东叛乱而回军江东,继而连战连胜,人称江东猛虎。
孙坚一路高歌猛进,这让四面楚歌的董越更加惊慌,忙问计于徐荣,徐荣亲自率部去伊阙关督战。
孙坚猛攻数日,伊阙关依旧牢牢握在徐荣手里。
后袁术粮草不发,孙坚军中无粮军心动摇,徐荣从孙坚的进攻力度上推测孙坚军中粮草不多,次日一早率军踏营。
孙坚猝不及防大败,就连大将祖荣也折在徐荣手里,孙坚连夜逃回鲁阳不提。
徐荣自大败孙坚后,声威再次高涨。
兖州诸侯不敢妄动,严令朱不得再进军,同时把各部资助兵马撤回。
孙坚用兵如何,朱是知道的,他承认徐荣用兵不错,可若能如此大败孙坚必定是侥幸,因此他积力劝说兖州诸侯,可兖州却不为所动。
后听闻曹操去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与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曹操得兵后不及休整,便连日往雒阳进发。
朱派朱桓去联系曹操,未到朱桓有消息来,就听到曹操所部发生营啸,曹操几乎死于乱军之中。
朱闻听消息后,遂整顿人马独自杀向雒阳。
荥阳诸县闻朱之名,纷纷给兵予粮,但就不公然反叛西凉军。
朱理解他们处境,兖州诸侯比他们还不如,刘玄德退河内,逢纪居谷城而隐北邙,袁绍第二批次援军仅仅刚到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