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
五月的阳光抚过朝阳的墙,小院里暖烘烘的气息显得祥和而恬然。正屋檐口下方,不知何时多了圈泥巴,渐渐地,随着扑楞扑楞飞来飞去的影子。泥巴便堆积成了一个窝。里面不时探出几个小脑袋,朝四下里张望,确定没有危险时。便“嗖”地一声蹿出去,眨眼工夫就不见了踪影。
时间长了。那些小家伙不再惧怕下面有无动静,即使有人也不妨碍它们出入自由。
男人拿根长棍想要把窝给捣掉。女人连忙阻拦。
男人嫌上面的鸟粪经常不合时宜地掉下来,有时落在头上,有时掉进往屋里端的汤内。而且窝下面的空地儿上总是劣迹斑斑。像秋天扫不净的叶子。
女人说。别捣!留着吧,院里有燕子住着,吉祥。
男人不听,非要捣下来不可。女人使劲地瞅男人一眼,生气地说,如果是你好不容易盖了屋,别人要拆,你会愿意?
男人想想,是那么个理,看看窝,再看看女人,善意地朝女人笑笑,从心里觉得女人的心肠好。扔了棍子,拥女人进屋。
女人继续开导。燕子垒窝不容易,都是用口一次一次衔来的,又不像你有手有脚的。挺不容易的。
冬去春来。燕子走了又回来。小院里不时响起唧唧啾啾的鸣叫,像孩子的欢笑塞满了院子的每个角落。一年又一年,男人和女人平静地生活着,和燕子保持着友好的邻里关系。
偶尔还有鸟粪落在男人的头上。女人就坏坏地笑,哟!屎来运转啦,走路低着点头,说不定会捡着票子。
男人会笑着假装把鸟粪往女人身上涂抹,说,那你也沾点吧。一块转转运。
女人躲着,叫着,笑着。惹得燕子站在窝边伸头晃脑地瞅着,距离不远,却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像一家人一样。
有邻居串门,见了燕子窝都说。燕子在哪儿垒窝,哪儿的风水好,燕子住的人家好客,好兆头。
男人更像爱护女人一样爱护燕子的窝了。以至于以后修房子,男人都让泥瓦匠师傅注意点,别弄坏了燕子的窝。
燕子冬天南飞,来年开春时再回来,年年如此,像认得家门一样。女人说,这里是它们的家,不管飞多远,总会回家的。
后来,男人和女人就有了孩子。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常用石头打燕子。
男人和女人一块告诉孩子,说,燕子是益鸟,不能打。还说,谁打了燕子谁会瞎眼的。孩子听了害怕,就不再打了,有时还捉些小虫子放在窝下面的窗台上让燕子叼着吃。
村里人都很羡慕这一家人。再后来,孩子长成小伙子,娶了媳妇。媳妇刚过门没几天,一抬头看见了正面墙上挂着的燕子窝。媳妇说,院子里怎么能留那个东西呢,背运。
于是,媳妇不顾公公、婆婆还有丈夫的反对,拿了竹杆,把窝捣了个稀巴烂。此后。小院里经常响起劈哩啪啦的声音,比泥巴落地摔碎的响声还清脆。
燕子没了家,站在电线上惊慌地望着,被突然飞出的哭喊声惊得远远的。
第二年,小院里不见了燕子。从此,小院里便没了安宁。
………【第七章 红花桃,白花桃】………
那个地方,背靠青山,三面环水,那个地方,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水是那样的清亮。就在一个飘着雨的秋天里,一个女孩诞生了。
那个女孩生得不太是时候,她已是爹*第三个孩子,她的到来给爹*肩膀更增加一份负重,由于父亲弟兄三个,子女皆多,到了她的时候,一看是个女孩,爷爷奶奶不再帮忙带孩子,爹妈要上工,队里规定是不能带孩子上工的,爹妈只得把孩子放在家里,让孩子睡在床上,孩子小,不能翻身,除了会哭,就是睡觉,这样,爹娘就省心了一些。
女孩一天天长大,能翻身,能爬行了,在家里,几次滚落下了床,爹娘没办法,只得让当会计的爸爸用背篓背着算账,算工分,每天背着到处跑,早上喂饱,塞好尿片,装进背篓,到了中午,同样喂饱,换上尿片,又被父亲背着到晚上。
日复一日,女孩渐渐长大,爹娘给它再添得一个小妹妹,她叫妹妹幺妹,妹妹叫她三姐。三姐和幺妹活像一对双胞胎,同样圆圆的脸,同样大大的眼睛,穿着同样花布的衣服,梳着同样的发辫。三姐很斯文,爱哭,幺妹聪明眼巧,眼睛透着坚强。一次,爸爸妈妈要上工了,妹妹竟然嚷嚷着说:告,告,我不得照三的哈。(注:地方语,告,就是试一试的意思,照,就是照看的意思。)好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一直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