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阳城的纸价就长了两文钱,可见他的影响。其人才思敏捷,见解突破前人,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金烙的见解并不新,只不过把萨赫的说部整理了整理,将萨赫人旧有的人生观讲出罢了!〃朝阳府尹张和自动出班进言道,那阵势简直就是与前者辩论,〃萨赫人是来自边疆的游民,从不愿定居,虽然也出过菊公公这样的人才,但多数以杂耍、保镖、抢劫、卖淫和偷盗为生。最近两百年因为朝廷的政策放宽,就全部集中到京畿一带。太祖皇帝曾令他们迁走,隆武帝时却又重新搬了回来。他们虽是玉迹民族的一支,但文化风俗与其他族系根本不同……金烙这样的文笔绝不能肯定!这样的人绝不可以被选为馆阁学士!〃
金烙见张和当堂骂自己,牙齿咬得嘎嘣响,但又不好直接反驳,只能在心里发狠以后如何收拾对方。
许社听着,默默点头。金烙的编剧的确有一股游民习气,萨赫人耻于农桑,不学无术,只热衷于斗狠,冥火水让他们的大脑永远亢奋。前朝官员就曾说:〃京师民风悍劲,其人尚斗而不勤本业。〃北晋的大臣们早就不满了,只是没有专门谈它的机会。
张和刚说完,许社又走出来补充道:〃张大人的话有道理。前人也曾经写文评论萨赫人的逻辑。〃张和与许社一直是朝中的两个主要进言者,观点也总是相类,经常互相补充。但人们普遍认为许社较稳,更容易被文帝接纳。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什么逻辑?〃皇上也好奇了。
许社慢条斯理地讲道:〃一个老太太借了亲戚的钱,给重病的孩子救命,钱却被贼偷了。玉迹国的百姓肯定会痛骂贼的卑鄙,同情老太太的遭遇,但也会在心里埋怨老太太管钱不慎。这种埋怨不过是从爱护和惋惜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认为人不可能永远明智。另外大家还可能为老妪捐钱。但萨赫人的逻辑绝对不同,他们不会去责怪贼,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贼的工作,老妪丢钱的愚钝却是不能原谅的。这样愚钝的人不配活在他们中间,那老妪所面临的困难不再仅是丢钱和丧子,而是在邻里间无法抬头。〃
朝堂上的大臣们又开始议论了,很多人想起平常接触过的萨赫人,都赞同地叹道:〃是啊,是啊!〃
汉王司马铉亮的脸色却渐渐红紫,不顾皇帝先前的告诫,争论说:〃迂腐!迂腐!迂腐!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懂什么?你们懂得咱老百姓吗?金烙的观点非常实际,不像你等的见解那么虚伪。〃说着,汉王走到正面,一下跪到皇帝面前,拱手道:〃陛下,孩儿以为只要百姓喜欢的东西就定是好东西。孩儿虽与金烙交往不多,但看过他的剧本、小说,知道他为人坦率,一点都不虚伪。〃
〃百姓喜欢什么就称赞什么吗?人虽众,但未必智慧,也需要精英的训教!〃
司马铉亮跪在地上,回头高喊道:〃张和!你太大胆了!训教?前朝的官僚们就因为老讲什么训教百姓,前朝才被推翻。开国隆武皇帝英明,早就说了百姓大众永为是。你不知道吗?你读了几本破书,就想训教百姓吗!〃隆武皇帝司马通海虽然有暴虐之名,但也非常亲民,终于利用民心完成了开国大业,他所说过的一些话也就成为了这个朝廷的国训经典。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35节:第九章朝堂(4)
〃陛下,萨赫人绝不能代表百姓……〃
〃好了!〃北晋文帝终于忍受不了,珠子的光渐渐变亮,人脸形状也越来越清晰,〃别吵了,不就封个官么?菊公公,既然很多人不喜欢,就先别让金烙当大学士了,继续在御史台历练着,再到国子监为他找个教授的差吧。〃
金烙慢悠悠上前跪地谢恩,如果对此皇恩表现得非常满意,有悖他平常耿直的为人原则。
〃陛下!……〃张和还要抢话。
〃张和,你也别老跟人家为敌,又没什么私仇,只不过观点不同罢了。〃
张和语塞,作个揖,退回本班。菊公公转过身,恶狠狠地瞪他一眼,心里却担忧着:那金在青要知道此事,不在赛场上卖命,那该怎办?
司马志含混的声音慢慢缓和了,〃还有事吗?〃
话音刚落,许社便再次出班,文帝以为他要没完没了,就沉下脸,也不说请奏。
许社却故意将皇上的沉默当默许,拱手道:〃陛下,阜城庶人蔡责从骊革引入源体之学。〃
〃什么是源体?〃文皇帝见他的话题转了,便重来了兴致。
〃源体就是生命特征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