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脑子里问题太多的人来说,想要为他解惑是很难的。而这时候要想帮助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让他虚心。
这里的虚心不是谦虚的意思,我说的虚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心空出来。为什么这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来学习就好比提了只水桶来盛干净的井水,但是你要是不首先把桶里的脏水倒掉,往里面加再多的干净水,最终,桶里的水也不会是干净的。
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其实和我一贯所倡导的“无为有为”是一致的。比方说两个人同时求学,一个曾经在别的先生门下学过三年五载,另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按理说应该是前者已经启蒙开化了,学得更加快一些吧。事实往往相反,倒是后者学得更加牢固扎实。这就是“无为胜有为”最浅显的例子了。
上午,南荣趎临告别之前问我,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么样的?我听了不由得一声叹息,说道:“依我看来,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婴儿那般无知的地步,纯真而朴实,连自己活动也不知道是要干什么,连自己走路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表面看上去‘形容枯槁,心似死灰’。如果一个人的修养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所有的灾难也好,幸福也罢,都不会降临了。其实就是达到了无所谓祸福的境界。所以说,修炼者,修心也。只是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一旦成长起来,就永远也回不到婴儿的那种状态去了。”
说到此,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凄凉。
点击(1438) | 评论(5)
庚桑楚:李老果然高人,学生远不及也。南荣趎的这些问题我一直在帮助他解决,可是也没什么成效。李老一番话,学生同样受益匪浅啊。
游客:虚本身近于无为,而无为和道又是李老思想的精髓,虚是途径,道是目标,只有做到虚,去除掉欲、知,才能悟到道的真谛。说到底还是个“无为胜有为”的道理,李老思想真是博大,以前总觉得李老的那些道理都很虚,现在看来,没想到在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啊!曹参①:李老的无为而治,我是受益匪浅啊。以前秦朝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我朝前相萧何当时制订的法度很宽松,正好适合百姓休养恢复。如今我做了丞相,也不打算改变萧何制订的法度,“不作为”比“作为”要合适得多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2)
南荣趎:说实话,我还是有点迷糊,乡里人生了病,周围的邻居询问他,生病的人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得清楚,那就算不上什么大病。
像我这样一心想听闻大道,到头来好比吃了药反而加重了病情,还不如了解点养生的常识好呢!
(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李耳:养生的常识在于,能够使肉体与精神合一吗?能够让自己不失本真吗?能够不求助于卜筮而知道吉凶吗?能够遵循自己的本分吗?能够放弃追求那些虚华的东西吗?能够不要只顾盯着别人而关注自我的完善吗?能够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快乐吗?能够以心神安宁无所执迷为舒服吗?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你羡慕吗?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是因为声音谐和自然达到了顶点;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是因为小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天性与常态;婴儿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是因为内心世界不会取决于外界的事物。走起来就不管去哪里,过日子就不管他必须做什么,对事物一概无所谓,随和相待,随波逐流、听其自然:这就是养生的常规了。
(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据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①曹参(?―前190),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中国西汉王朝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
小国寡民(1)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的苦县乡下
丁亥年五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