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第1/4 页)
仇深似海,哪里来的这份勇气。
扫荡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久,收获也越来越大,有了汉民的配合着运送,总算收集到了这六十万斤粮食。
这三日来,身在辽阳城的建奴们可就不一样的心思了,从各个庄子逃出来的护卫、管事,纷纷的跑到了辽阳或者是沈阳,他们的遭遇很快就在辽阳城里传开了,这样的事情让建奴们相当的震惊。
曾几何时,明军也开始抢他们的粮食了?与明军交手这么多年,也只是他们抢明军的。就象后世唱的那样,‘没有吃没有穿,明军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明军给我们造’,但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到明军抢他们的了。
纷纷的大骂明军无耻,这可都是大金的粮食,现在大金不缺别的,最缺的就是粮食。本来就奇缺无比,现在黄台吉为了打仗,把粮食都集中送到了前线。这粮食的价格已经不断的刷新着,一次又一次攀登的价格的高峰,现在明军这样一搞,那无疑成了雪上加霜了。在这要一个青黄不接不时期,粮食被抢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这些粮食就算是不被抢,也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有一些识时务的建奴对明皇的这种学习jīng神不持反对态度,他们倒是希望明军真的能把建奴的抢掠jīng神贯彻到底了,他们不怕抢,怕的是被屠灭,抢点粮食怕什么,反正饿不着他们。但明军这种劲头哪里是来抢粮这么简单呢?
耀州的撤离就不是那么彻底,留下了一部分粮食,相当于是资敌了,而从海州、鞍山的的撤退,那叫一个干净,一两粮食都没有给明军留下。但这城里集中的好撤,各个庄子如此分散,要撤的时间的确是失去了,一旦明军不缺食,无须一个漫长的运输线,这场仗可就更困难了。
第687章万事俱备
黄台吉当然将明皇的所作所为看在了眼里,他与其他人不一样,对于明皇的打算,他当然看的清清楚楚。撤退几个城池,已经算是另类的坚壁清野了,大金国想要胜明军,首先就要控制住明军的补给,只要在粮食上掐住了明皇的脖子,那明军在辽东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这一点他早就在做,对于官道沿途的村庄,已经把粮食扫荡的差不多了,而且对于皇庄、官公、贵族庄等也纷纷的让他们上缴粮食,以供军需要。但没想到,这些人阴奉阳违,还是留下了这么多的粮食,给明军做了最大的贡献。
其实黄台吉这些粮食当然是有原因的,粮食现在是建奴这边最大的硬通货,每个皇庄、官庄、王公贵族的庄子,都是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都捐了也不现实。这些人家人口众多,手下的奴才也多。战争一开始,粮食只会更加的紧张,留下点粮食用来笼络、收买人心,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他们留的粮食比例真的不多。
但明皇此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筹备粮食这么简单吗?打击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这种四处扫荡所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起先,黄台吉也是这样分析的,但越想越不对劲,他感觉明皇肯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一个大国的帝王,不可能把眼界放的如此之短小。
这个目的是什么?最终黄台吉想到了,但越想他是越不敢想。因为一旦成真,他将一点招没有,只能无奈的看着,除了退,大金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明皇为了进攻先是放弃了盖州,直奔耀州,显然是因为盖州没有堵在他的路上,他的目标是沈阳。现在的他同样可以放弃辽阳。
如果是其他的季节,辽阳是通往沈阳的必经之路,除了辽阳城北的可以渡河之外。在没有浮桥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的方式。但现在是冬季。河面上有冰,完全可以让明军的大部队顺利的过河,然后再行走上官道,甚至明军也可以顺着河道。通过太子河绕道浑河。来个冰上行。一样也能到达沈阳。他倒是这样想,但明皇不会如此做,给他一个炸冰的机会。
现在的黄台吉都愁死了。他最后的宝全部都押在了辽阳城,但再一次,明皇不给他机会,如若真的放弃了辽阳,直奔沈阳,谁还能挡住明军?那个时候,大金势必一朝而溃。
扫荡的第三天,终于都回队了,收获不小,朱由校高兴的表扬了一番,什么打击了敌人、训练了自己、提高了士气、增加了收入、、、、、、这样暖心的话,说了出来,让将士们大为受用。
而且让朱由校惊异的,东厂所建的情报网里,在这个时候竟然又碰上了。在汉民之中,主动的过来对上了暗语。情报一直是朱由校重视的地上,在这上面花费的银钱、精力可是不少。关键的时候却掉了链子,这让他相当的不爽。
从李奇鹤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