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1/4 页)
“区别大了,虽然天主教可以控制着这些国家,甚至是国王君主的上台、下台,执政方针,但那只是暂时的,他们并不能代表那些国家。”
“那楚公子对宗教如何看?”
“而对于宗教而言,的确有教化之功效,百姓有些信仰是好的,但绝不能信外来宗教。极负侵略性,对中国的伤害很大。而中国的道教虽然相当的适合中国国情,但却没有这种侵略性,只是清静无为。你看佛教想要到处传播,从印度传到了中国;伊斯兰教一手拿剑一手经书的到处侵占为的也是信徒;天主教如今又远涉重洋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中国,靠着传教士进行传教。唯独我们道教,就没有这种开拓精神,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轻静无为。这正是中国不善于侵略扩张的特性的缩写。不过话说回来,也只有道教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那里供奉的还都是我华夏之祖,总比让国人去入了那佛教要好。不过佛教已成气候,革之甚难,现在大明更不需要其它的宗教再来愚弄百姓添乱了。”
朱由校又喝了一口汤还是感觉到意犹未尽,以前在家乡吃过的米线都变了味,因为手艺、材料、形式都不一样了,根本就是煮面条的手法,而到了云南,正宗的过桥米线已经失去了‘小吃’的感觉了,搞得象吃个大餐的感觉似的,哪里有再在如此爽快,不由的说:“伙计,再来两碗!”
“楚公子,不吃别的了?刚刚看旁边还有一份,湖南糊辣汤也是不错的,留点肚子吧。”
“无妨,今日吃米线吃的过瘾,索性吃个饱,哈哈,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多来几次不愁吃不遍。”
“好,如此,就舍命陪君子一回。”
做回平民百姓,挺好!朱由校天生就不是一个领袖的命,平淡的生活才是他最终的梦想。来到大明,无奈的成为了皇上,这本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法玩,天天呆在皇宫里面‘无所事事’,倒没有了小人物的洒脱。今日与宋应星一道,倒是找到了前世和狐朋狗友一起练摊吃大排当的感觉。
当二位吃的舒服之后,才从米线摊上离开,一路上步行走着。
“楚公子,这里的变化太大了,不瞒您说,我已经四次来北京了,可现在哪里还有以前的脏、乱、差字,空气中闻着就有一味的清新,街面上也干净整洁,满大街的再也没有便溺之人了。”
“听说是被大枷给枷怕了,哈哈,听田尔耕说,还有人在大街之上正便溺之时被抓了个正着,然后被枷了,从此还落下了阳萎的毛病,被吓得可是不轻。想想看谁还有那个胆子当街便溺。”
“是啊,一是管得严重了点,不过最主要的,不到一里就有公共厕所了,让人有了方便之所才是正经。”
“宋兄所言极是,一味的重惩也不是个办法,堵不如疏就是如此的道理。”朱由校深有感触的说,俗话说的好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就是管得再严厉,没个场所供人解难,这该尿的还是会尿的。
后世的城管管的严不严格?武的来了,百姓们有媒体,一暴光,城管打人了,城管被泼硫酸了等等,都让百姓厌恶。无论是白领还是黑领,均有如此的感觉。而来点文的,小商小贩还真不理你那一套,城管无奈的说,‘三句老大爷,不如一句妈的*’。其实那些小商小犯,谋生也好,发财也罢,总归是代表了一部分百姓,无论是文还是武,那都是要管制他们,倒不如想办法多开一些市场等地点,来个堵不如疏。虽然这样的投资很大,但一个城管多少钱一个月?一个协管又是多少钱一个月?车钱算不算,油钱又算不算,与其用这部分钱来养一帮与社会不和谐的人士,为什么不能用来贴补一下百姓呢?(未完待续。。)
第513章明朝科考
“再看看京城百姓的这精气神,一个个就是倍足,看看刚才在米线铺那边,隔壁的那卖脚角粉的铺子上,谈个全民教育,如同亲临朝廷一样,那眉飞色舞的劲跟说书的有一拼,老板连钱都没收,就为了自己两个小子有没有这个机会上学。”
宋应星说的倒不是单纯的拍马屁,从与皇上一同前往皇庄开始,两人谈的就相当的多,如近,北京城里不仅物在变,人也在变。这种朝气蓬勃的样子可是得之不易的,是皇上辛辛苦苦的打战、免税做善行引起的。把这个话题引过来,就是他想知道一下,皇上搞的这个全民教育到底如何,他倒是挺关心的。因为他也是书香门第,下一步如果真的全民教育了,这寒门必然是受益者,国家也肯定受益。但官位就那么多,大家都坐读书破万卷了,竞争者肯定也就多了。
皇上决定的事情那是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