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页)
朱钦相也不容易,刚刚处理完海盗事宜,就接到了上京面圣的通知,这一来一去的一个月能千山万水的赶过来已经算是不错了。但回是回来了,满朝已经是物是人非,东林的局面已经全盘被封杀了,现在更有**星和叶向高发动的叛变,东林完了!自己真的开始迷茫了,难道自己一直依附的东林学院,真的是叛党吗?心急如焚的朱钦相急急的进了京城。
“朱爱卿,关于福建之事,待朝后去乾清宫详报吧。”等朱钦相行过礼之后,朱由校说,现在郑芝龙成没成气候还不好说,只能两个人,慢慢的谈。
“臣遵旨。”
“启奏皇上,臣听宣大总督的折子,大同有二十八处城墙、城楼倒塌,现在和归化正闹矛盾,如若蒙古族来攻,会使我军不利,还请皇上下旨速速修整,或者加强戒备。”孙承宗此时出班奏道。
“孙老师所言有理,依蒙古之狼子野心,的确会如此施为。”朱由校一听,还别说,昨天早晨为了糊弄宋应星,也说过类似的话,但说过也就忘记了。现在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性。
“启奏皇上,臣以为孙阁老的话虽然合理,但此时地震并没有结束,仍然时不时的会晃动一番,现在修补城墙,恐仍然会有人员伤亡,而着士兵上城戒备,亦同样会面临危险,故此事需要慎重考虑。”黄立极此时站出来说。虽然是有驳孙承宗的嫌疑,但说的也是句句在理,与实情相符。
“黄爱卿所言亦应如此,但不知可有良策?”
“回皇上,臣以为,应从宣镇处抽调一些兵丁前去大同,而大同卫应先用简单的砖、土堵住已经倒塌之城墙。待地震结束后再行修复。”黄立极提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爱卿此计也属老成之言,姑且如爱卿所言处之。”
“臣谢皇上。”黄立极见皇上如善如流,心里也是老怀大慰。
接着就是一些朱由校不太感兴趣的事情了,最后直到朝政结束。
在乾清宫里,朱由校接见了朱钦相,在其大体的说了说福建的情况后,又令其具体谈谈福建沿海的海商、海盗以及外国海盗。一听皇上提的这样的话题,朱钦相不由的一愣,海商、外国海盗,这一般都是朝廷不愿提的事情,怎么皇上对此感兴趣不成?这问法可不象一般的不通海里道道的人啊。
只得老实的说:“回皇上,一般来说海商和海盗只是同义不同名而已,其实是一回事。”
“什么?!”一听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倒把朱由校吓了一跳,一直以来,他都以为海商就是做生意怕,而海盗则是职业靠打劫过活的海洋好汉,如《A计划》里的郑三炮,但这说法却不得不让他感到惊奇。
“回皇上,的确如此,因明朝有时会禁海,而一些逃到海外岛屿上的百姓,则开海为商、禁海为寇。有黑吃黑的,有兼职商人的。并不是单纯海贼、海寇、洋匪、岛寇、绿客。而单纯的海商也有,但通常都要是按年或者按月给一些保护费给经过海域的海盗。皇上所说的外国海盗,就是如此经营的。”
第210章银行危机
“那爱卿可知道,海盗当中有一名叫郑芝龙的?”
“回皇上,臣知道,郑芝龙本是一名官吏之子,其父郑绍祖(一说为郑士表)为泉州府太守蔡善继的库吏,少时跟其舅舅学习经商。闻会讲日语和葡萄牙语,与荷兰人非常熟悉,他还皈依了天主教,教名尼古拉。后投到了在日本的海盗李旦做翻译,李死后,继承了他的地盘和势力此时,前年时从日本到小琉球,然后又和继承了一个倭寇的势力。号称十八芝,是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下边有官员称,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而水师又无法找到其踪影,故无法对其剿灭。”对于这样一个让自己无可奈何的海盗,朱钦相还真是头疼,本来也没打算给皇上汇报此事的,但听皇上直接提到了,象是也掌握了一不少的信息,所以没敢玩什么官场上的权术——瞒上不瞒下,而是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出来,本来已经有计划打算招安的,现在看来已经没机会了,还是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朱爱卿,如果朕打算在福建建南海水师,把郑芝龙这股势力趋赶出去,爱卿以为都需要什么条件?”一听如今的福建的力量已经无法再对郑芝龙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手段了。招安?朱由校可从来没想过和恐怖势力相妥协的。
历史上郑芝龙就是因为招安而越发的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