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2、年龄最小的女“托匪”
王须仁、王凤鸣等为了把梁兴初打成“托匪”,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他们除了逼迫陈筹、孙鹤一等人编造口供外,还用极其毒辣的手段,逼使张令仪承认自己利用女色勾引梁兴祚上钩加入了“托匪组织”。
张令仪,女,山西省汾阳县人,1921年出生,抗战时期在汾阳铭义中学读书,她是在校园不辞而别投身八路军的。
“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到前线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这首歌,是张令仪在山西汾阳的教会学校——铭义中学里学会的。抗战爆发后,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人唱这首歌。这歌声像一支动员参战的号角,激荡着张令仪的爱国心。那时,汾阳医院里住满了前线负伤的将士,张令仪和姐姐张令德离开课堂,参加了救治伤员的义务护理。1937年10月,日军逼近太原,阎锡山的部队溃不成军。败军到汾阳后,汾阳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张令仪的父亲张锡九和母亲刘清香在汾阳城开办的第一家西药房“永年西药房”遭到败兵打劫,张家不得不关闭药房。此时,铭义中学被迫迁往黄河边的稷山县继续办学,姐姐令德因身体有病不能外出,她进入汾阳医院的护士学校学习,令仪和弟弟则随着学校南下。姐弟俩乘坐一辆邮政汽车,追赶铭义中学。整整一天,16岁的令仪和13岁的弟弟世杰趴在车窗上不眨眼地往外看,他们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这晚,姐弟俩借宿在一个乡亲家里。“嗒嘀……嗒嗒”,清脆的号音在寒冷的清晨吹响,令仪从未听过这种号声,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她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摇醒还在睡梦中的弟弟。姐弟俩到外面一看,原来是一队驻在附近的队伍正在出早操,他们衣着整齐,行动敏捷,他们就是传说中打日本最勇敢的八路军。令仪羡慕极了,她真想跑到队伍中去,也当一名威武的八路军。但司机过来催促姐弟俩赶紧吃饭赶路。姐弟俩来到南迁后的铭义中学,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抗日救亡之事,学校里到处都能听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吼声。学生们三三两两地离校投奔抗日团体,或去敢死队,或去延安,或去民族革命大学,或去临汾八路军学兵队。自从那天早晨被起床号唤醒,张令仪就再也忘不了那支八路军队伍。她未征求父母的意见,自作主张与同班的两个同学悄然整理行装,与学校不辞而别,踏上了抗日的征途。三个学生乘火车直奔临汾河西帽儿刘村,因为这里有个名声在外的八路军学兵队,是以*北方局驻晋办事处的名义开办的。万万没想到,简短的谈话之后,负责人告诉三个学生,因照顾统一战线的缘故,学兵队已停止招生。他动员说:“你们到阎锡山办的民族革命大学去吧,那里有不少全国闻名的教授和知名人士讲授课程,也有八路军的教官负责教练,目的都是为了打日本。”“不去,我们坚决不去。”张令仪坚决抗议。她的家就是阎锡山的队伍打劫的。“要不,你们到八路军战地服务团找丁玲团长吧。”学兵队负责人推荐。第二天,三个学生就到了八路军战地服务团。不一会儿,就见一个胖胖身材、圆脸,穿着橘黄色坎肩的老大姐,和蔼可亲地出现了,她遗憾地表示:“战地服务团已满员,现在不增加人了。”张令仪委屈得直想哭鼻子。老大姐劝道:“为了照顾统一战线,你们到民大去吧。”三个学生失落地离开了“战地服务团”。第三天,三个学生又回到刘村,找到八路军学兵队。这次接待三个学生的是个操四川口音的人,他是学兵队的大队长何万祥。看到几个学生娃态度坚定,他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学兵队?将来到前线怕不怕苦?怕不怕死?”“没有国就没有家。八路军抗日最坚决。为了抗日救亡,什么艰苦也不怕。”三个学生激情满天地做出回答。何万祥笑着说:“你们被录取了。”三个学生娃顿时兴奋得热泪盈眶,笑着跳着跑回旅店拿了各自的行装,到大队部报到去了。1937年11月,张令仪被编入临汾八路军朱德学兵队女生队。1938年毕业后分配至山东省单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任第五战区第二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少先队指导员。其间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教唱革命歌曲。同年夏加入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任歌咏组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18岁的张令仪从八路军学兵队毕业后,一心要上前线打鬼子。正值“台儿庄大战”,她报名到徐州。途经山东单县时,组织上要求她留在第五战区司令部政治处,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她成了湖西抗日义勇宣传队的骨干。
1939年任*丰县县委妇女科长,兼丰县民众抗日总动员会妇女部长、湖西区妇救会宣传部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