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你放开胆子干 。咱们合作起来大干一场吧!”
王须仁忙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为了事业嘛!”
王凤鸣把手伸出,握住王须仁的手:“好,祝我们合作成功!”
王须仁问:“什么时候动手?”
王凤鸣:“我已让人到村外挖坑去了,就在今晚……”
夜,渐渐黑了,一切都变得阴森可怕起来。
从湖西来湖东的人们都在回忆着白天那令人心悸的场面,不禁毛孔悚然。
好端端的一个个革命干部为什么会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竟变成了“托匪”?
这“托匪”的帽子难道能是随便戴的吗?
自己又将落个怎样的结局的呢?
。。。。。。
二十二岁的区党委秘书权振庭是被人从机关挖出来的“托匪”。权振庭,铜山县茅村乡权家村人,一九一八年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权立佑读过多年私塾,通晓中医中药。大哥权相庭、二哥权焕庭也都是农村知识分子,三哥权翌庭在铜山师范读书,是该校学生救国会的骨干。权振庭幼年,由于军阀混战,地方不宁,本村没有学校,直到十二岁始在茅村小学就读。每天早去晚归。一九三二年考入铜山实验小学。每周从家里拿一次干粮,吃饭时喝一口开水,咬一口馍。一九三四年高小毕业,考入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爱读古典文学和现代文艺作品,还经常习作,所以语文成绩尤为突出。一九三三年春参加铜山县小学作文比赛,荣获全县五年级组第二名。班级里编印《小学生心声》单行本,每册都选用他的作文若干篇。一九三五年闹水灾,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便休学在家读书。所读的书籍大都是权翌庭从徐州借来,有革命理论书籍、有进步的文艺作品,有抗日书刊,也有古典文学著作,这些书籍,使他丰富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得到启发,开始探索人生真谛,寻找生活道路。这一段学习生活,对他以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一九三六年夏天,他重回学校读书,曾拿出休学期间摘抄的一本厚厚的笔记,在同学中传阅,谁看了都爱不释手。这时他开始向报刊投稿。“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出于爱国热忱文章内容大都是抒发爱国忧时激情,栅挞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坏人坏事,每一篇文章都爱憎分明,充分表达一个爱国青年的高尚情操和志趣。他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写出那样寓意深刻、内容丰富、文字精炼的文章,是难能可 贵的。在抗日有罪的年月里,学校当局对他十分注意,校长严立相曾公开对他点名批评,这嘲笑他只能给“报屁股”(批副刊)写文章。随着时局的发展和徐州学生抗日情绪的高涨,权振庭献身救国的决心更加坚定。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小组和读书会活动,推动同学学习革命理论,鼓舞同学抗日救亡热情。徐州中学是省办中学,校长严立相是国民党派进学校的兰衣社分子,他在教师和学生中发展不少人参加兰衣社,反动势力比较强大,所以救亡小组只能秘密活动,即使这样也还是遭到学校当局的干预。一九三六年冬学校趁放寒假,迫令权振庭和另外几位同学退学。更为恶毒的,他们还用*嫌疑这顶大帽子,通知徐州各校不要收留。权振庭被迫离开徐州,去河南商丘翠关中学就读。他仍然和商丘同学一道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不久又被学校开除。权振庭连续两次遭到学校开除的打击,不但没有挫折他抗日救国的革命锐气,反而使他更加认清了国民党妥协投降的真面目,更加坚定了他为祖国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他从商丘回来便不再上学了,当时郭影秋同志在徐州禹众教育馆办的农民生活学校任教员,他的爱人凌静同志在铜山县图书馆工作,他们利用工作之便,以阅览图书为掩护,在学生中举办“时事讨论会”和“读书会”。 权振庭和他的三哥权翌庭都一同参加学习,并经共产党员张文盛同志的介绍,认识了郭影秋夫妇,权振庭从此更加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还协助郭影秋夫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在这时他被吸收为*党员。“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全面抗战的新阶段,第五战区成立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郭影秋同志在总委会组织部担任总干事,负责组织部的日常工作,*徐州特委任命他为总委会的党团书记,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创办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权振庭、权翌庭都参加救国团当团员。这时日本飞机经常飞临徐州上空,狂轰烂炸,日军迫进台儿庄,徐州危在旦夕,气氛十分紧张。权振庭仍奋不顾身地完成救国团分配的各项任务。一九三七年十月,李宗仁为了争取群众,表示进步,应徐州抗日团体的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