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阵地。创办时间虽仅有1年余,但在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政治舞台异常活跃的年代:上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黄埔建校建军;中贯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叛乱、孙中山逝世、沙基惨案、廖(仲恺)案、西山会议派、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下启北伐战争、大革命猝然失败。该刊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国民党左派对时局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
办刊宗旨和出刊概况
1925年初,黄埔军校内的革命势力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军校中的中共党员及进步青年组织的“青年军人社”,为配合军校政治教育等工作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将革命影响扩大到全国军队中去,以周恩来为首的军校共产党人决定扩大原有革命群众组织,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作为党领导青年军人的桥梁和组织形式。2月1日,“青军会”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上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初步建立起了广东各军进步青年军人的大联合。并决定出版发行会刊《中国军人》杂志,成立了编辑委员会。
《中国军人》创刊宗旨是:团结革命军人,统一革命战线,拥护革命政府,宣传革命精神。刊址设在广州市小市街88号,后移到大沙头,《中国军人》杂志创刊号封面再迁至南堤二马路河南大本营。共出版发行9期,各期出版时间是:创刊号(1925年2月20日);第2期(3月2日);第3期(3月12日);第4期(4月2日);第5期(4月30日);第6期(8月17日);第7期(10月10日);第8期(11月20日);第9期(1926年3月),这一期虽未注明详细日期,但从文字内容看出,当在3月下旬。第1至第9期共发表文章100余篇。该刊主笔是共产党员王一飞,撰写论文的有蒋先云、周逸群、李之龙等共产党员,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的毕业生。
该刊本着宣传革命精神的主旨,其发行章程规定:本刊赠阅军队人员及各种团体机关,函索即寄。零售价仅收工本费,10份以上收7折价钱。在国内外设立分售处17个,计有:香港、巴黎、上海、武昌、长沙、芜湖、南昌、太原、济南、杭州、宁波、云南、开封、福州、重庆、成都、广州。
该刊除刊载革命文章外,还大力介绍全国革命刊物,共有15种,即:《向导周报》、《中国青年》、《人民周刊》、《中国学生》、《黄埔潮》、《新学生》、《革命军》、《新海军》、《新青年》、《新建设》、《新民国》、《前锋》、《中国工人》、《农民旬刊》等。通过对这些刊物的介绍,使广大读者更多地接触了革命理论,起到了非同小可的宣传媒介作用,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
该刊以它鲜明的革命性赢得了读者,武装了群众。特别是青年军人在其感召下,纷纷加入“青军会”。“周恩来同志,经常找该会的负责人蒋先云等研究情况,给他们出谋划策。”(王逸常:《周恩来同志在黄埔军校》,载1980年1月6日《长江日报》)很多青年把“青军会”作为他们革命精神的寄托,会员由最初的两千多人迅速发展到两万多人,活动范围由黄埔军校延展到在粤的军队和滇、桂、湘所设的军官学校,进而遍及全国,影响了一代青年军人,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走向革命道路的导航站。
这本杂志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理论阵地,其顽强的战斗力使反动势力胆寒,“青军会”被反动分子称为“赤化”机关。思想偏向国民党右翼的一些师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简称“孙学会”),假孙中山之名,行对抗孙中山政策之实,制造事端,猖狂地向军校中的共产党人进攻。《中国军人》杂志发表文章奋起反击,击退了国民党右翼势力的反扑,这更加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极端恐惧。1926年1月2日,蒋介石公开表示:“青军会”和“孙学会”在国民党未改组之前,都不能承认。特别是当蒋介石见到以黄埔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有十分之二的人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大部分加入了“青军会”,而加入“孙学会”的仅是一小部分后,多次怪罪“孙学会”的人无能,并转而又施一计,在“中山舰事件”后,下令解散“青军会”和“孙学会”。
“青军会”的被解散,对该会负责人来说是比较突然的。这可从第9期会刊看出,本期“启事”仍载“无论会员非会员,来稿一律欢迎”等5条稿约。另一条启事写道:“本刊拟在总理逝世周年纪念日出版,因几次为印刷所误,故延至今日,谨此致歉,并乞读者原谅。”由此证明本期出版发行于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