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的时代,便开始从发源地西伯利亚及大兴安岭一路南迁,取代了匈奴人称霸草原近百年,最终,他们建立的代国被盛极一时的前秦大帝国征服。那么,拓跋鲜卑人又是怎样重新崛起的呢?
如果说一个人能够改变历史,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英雄。拓跋鲜卑人就是依靠伟大、年轻的铁血首领拓跋珪实现了国家的复兴。
遗腹子
史书对帝王出生的描绘,往往神奇而夸大。
拓跋珪的父亲叫拓跋寔,母亲是匈奴贺兰部首领贺野干之女贺氏。拓跋珪一出生体重就是平常幼儿的两倍,是个大额头、大耳朵、又重又肥的胖小子,聪明,很早就会说话,眼睛炯炯放光。
这似乎告诉人们,拓跋珪生来就是一个伟大人物。可现实没有这么简单,谁都要经过人生的磨难,一位国王遭受的痛苦要远远超过平常人。
开国君主不是天生的,是铁血和苦难打造出来的。
拓跋珪呱呱坠地时,代国正经历一场政变。有人试图刺杀他的祖父、代王拓跋什翼犍。拓跋寔为保护父王,在与刺客拼斗中丧生。
按照草原民族“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妻其嫂”的习俗,拓跋珪母亲贺氏改嫁给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翰。弟弟拓跋觚刚出生,拓跋翰去世,贺氏又成了寡妇。在这一事件上,南北朝的史书各执一词,以上是《魏书》记载。《宋书》和《晋书》则记载拓跋珪为什翼犍之子,是说什翼犍纳媳。
南朝和北朝总是互相抱有偏见,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极力制造对方的污点。
孩提时代的拓跋珪在阴山大草原蹒跚学步,或在白登山下玩耍的时候,祖父拓跋什翼犍总会手指一望无垠、天野相接的辽阔大草原和绵延起伏、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一脸骄傲地说:“这都是我们的。”
什翼犍身材魁梧,相貌威猛,战争使他失去一只眼睛,看上去狰狞可怕。他是拓跋鲜卑人的硬汉子,一位声威显赫的国王,有着一颗宽容的心。鲜卑拓跋部在他手里达到无上的光荣。代国疆域东自秽貊(今朝鲜江原道),西及破落那(中亚西亚草原上的部落国家),南到阴山,北尽沙漠,成为塞北草原强国。
和草原民族征服者建立的国家一样,代国是部落联盟。鲜卑拓跋部的兴起,并非简单赶走当地牧民,夺取牧场,而是通过联姻和军事征服,像滚雪球一样,以拓跋鲜卑人为核心,合并其他民族,组成联盟。代国联盟包括拓跋鲜卑人、乌桓人、匈奴铁弗人、匈奴独孤人、匈奴贺兰人等许多草原部落。
拓跋鲜卑取代昔日大匈奴,成为草原和沙漠的主人近百年。他们纵马扬鞭驰骋塞上,漠然注视着长城内一个又一个王朝如昙花般盛开败落。他们的马蹄踏上过中原的土地,却不肯留下来。
上天给过拓跋人机会,可他们没有珍惜。
东晋十六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岁月。氐族前秦国崛起关中,天王苻坚在明相王猛辅佐下一统北方。命运不会让拓跋珪平平静静当一个小王子。拓跋珪五岁时,匈奴铁弗部叛离代国,引领前秦帝国甲兵出塞,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转瞬间土崩瓦解。
前秦帝国军队进入大草原,代国兵败如山倒。母亲贺氏带着年幼的儿子们从乱军之中夺路北逃,翻越阴山山脉,穿过大沙漠,逃出蒙古高原野蛮人劫掠,历经重重磨难,来到漠北。前秦军队退回黄河南岸,贺氏母子们重返阴山,回到七介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境内)。
喘息未定的贺氏母子再次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前秦大军压境的危难关头,拓跋珪的叔叔拓跋实君发动政变,残忍地杀死老代王什翼犍的五个儿子,只有小儿子拓跋窟咄和孙子辈的幼儿们幸免于难。内乱给前秦军可乘之机,代国因此亡国。
大草原由许多部落构成,代国不过是部落联盟罢了。代国瓦解,草原四分五裂,拓跋珪母子来到贺氏娘家贺兰部落避难。后来,前秦帝国任命独孤匈奴人刘库仁主持原代国地区事务,因刘库仁是什翼犍女婿,贺氏带着儿子们由贺兰部辗转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
拓跋珪从尊贵的王子沦落为普通牧民,要和牧民一样忍受饥饿,忍受草原恶劣气候带来的种种困难。作为家中的长子,这个未来蒙古和华北的征服者亲自带领同母异父的弟弟拓跋觚、拓跋仪和拓跋烈,以打猎、捕鱼维持生计。
幼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艰难生活给拓跋珪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付生存所需要的智慧和毅力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战争、苦难、血与火的经历养成了他日后果断、残忍、冷酷的性格。
七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