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3 页)
享网站
第五章 享受过程(6)
试以王国维为例。王国维被誉为“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新史学的开创者”。之所以有此成就,完全因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
比如,“红学”本是中国独有的研究,清末即有评点式和索隐式的旧红学,而王国维则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和悲剧人生观出发,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从而奠定了新红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基础。又比如,他的《人间词话》突破传统诗学的范畴,树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改变了传统诗文评点的格局,开近代文学批评之新开端,究其原因,是汲取了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使之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融合。
不仅王国维一人,陈寅恪等其他学术大师,无不是在研究方法上有突破有创新,才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过去的前辈大师们之所以让后人难以超越,就其实质来看,并不是他们的智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是他们运用“新方法”,几乎穷尽了所处时代的“新材料”,从而创立了无数“新观点”,给后人没有再留下多少发展的空间。
在国学重新开始兴盛的今天,如果我们仅仅是崇拜大师、模仿大师,用他们用过的方法去研究,结果肯定是乏善可陈,永远只能望尘莫及。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学术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方法”。从自己创新的“新方法”入手,才能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新材料”,也只有通过“新方法”加工的“新材料”才能得出真正有价值的“新观点”。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老方法,或者只是略加改造,我想中国的文史研究只能永远困在大师们的影子里。
我本人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不但更加轻松,而且更加有效。毕业后的几年,我颇下过一番工夫自学英语,时间精力集中在背单词和阅读。但单词背了又忘,枯燥无比。虽然看得懂一般文章,却是聋哑英语,听不懂,讲不出。一段时期后,始终无法突破,气馁得很,就放弃了。
去年,又重新开始学习。为免重蹈覆辙,我上网查阅了很多人的学习心得,最终确定从“听”开始,不再去背单词,不再去管阅读,有时间就只听。从慢速英语开始听,一开始对着文本边看边听,后来就先看一遍文本,再单独听,再后来是不看文本直接听,最终一遍能听懂百分之*十。感觉轻松愉快,进步却很明显。慢速英语没问题了,再听常速英语。
这个新方法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以往背单词和阅读,需要整块的时间,每天晚上占用两三个小时,对职业初期工作繁忙的我来说并不现实。而“听”只要带着手机,接上耳机,可以随时随地。一天的零碎时间,比如早餐、上班路上、中午的午餐和休息、晚上回家路上,加起来至少可以听三个小时,一则新闻也可以听几十遍了。
后来,我发现背单词也是可以用听的。找一本有录音的字典,反复听,比自己默记默背快得多,既节约时间,又轻松愉快。听得多了,发现虽然没有专门练习,口语也有提高,而且发音标准了很多。
运用新方法后几个月,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奥巴马与麦凯恩单挑,又是*又是电视辩论。我对大选非常感兴趣,经常上国外新闻网站看实况转播,这对我才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大概听懂他们的演讲。
我的亲身经历证明,经常尝试用新的方法去做同样的事,会使过程更有乐趣,也更容易得到结果。而如果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那么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再辛苦,有时甚至是一种享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