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页)
说着,神色甚是犹疑。
众人闻言大喜:“没关系,惟明,快说,快说。”
石堡城下,唐兵已列好了齐整的阵势。
鲁炅举起令旗又放下:“大夫,这件事干系非轻,您可要……”
哥舒翰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你是好意,不过,我们总不能像王忠嗣大夫说得那样,为了这个小山头,再白白搭进去无数将士性命了啊!”
提到王忠嗣,众人都低头不语了。鲁炅一咬牙,手中令旗招展:
“擂鼓!”
三通鼓过,二十个面色黝黑的小校越众而出,当着上山的道口一字排开。
“这些都是末将的同族亲兵,个个都能说一口吐蕃话。”浑惟明轻声道。
哥舒翰点点头:“开始罢。”
浑惟明一挥手,小校们昂首鼓腮,齐声高唱起来,歌声高亢悠扬,在山谷中回荡不已。
“惟明,他们唱的什么?”
王思礼听得一头雾水,皱眉问道。
“这是我编的歌儿:
翱翔万里的鹰啊,
总要飞回小鹰的身旁;
征战万里的勇士啊,
总要回到妻儿的帐房。
石堡城无畏的勇士,
威名如雷一般轰响;
大唐仁慈的君王,
心胸像蓝天一般宽广;
勇士们啊,
相信我们罢,
我们要得只是这山上的石头,
而不是勇士们的头颅;
请你们带上武器和财物,
回到雪山聚集的家园;
我们不会伤害你们啊,我们可以起誓,
面对这共有的长生之天。”
严武沉吟道:“纵敌出重围,这京里若是追究起来……”
王思礼笑道:“呵呵,严先生这倒过虑了,上面要得是这石堡城,不是这区区千把颗人头,我们几万吐蕃兵都打垮了,还在乎这一点儿么?”
鲁炅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唉!”他忽地叹了一口气:“这些蛮子未必听得入耳啊!”
哥舒翰高声叫道:
“不要停,多唱几遍!”
呜~~~~~
山上,一阵悠扬的牦牛号角,击碎了山下歌曲的旋律,旋即,千余人嘹亮的歌声,如擂石,如箭雨,从陡峭的山坡上直滚而下。众人虽不解歌词,却都听出了歌里饱含着的不屈和愤怒。
二十个小校脸色死灰,都沮丧地止住了歌声。浑惟明神色黯然,不住用拳头捶打着马鞍。
“他们唱了些什么?快说啊!”众人急问道。
浑惟明摇头叹道:
“他们是这样唱的:
你们唐人的誓言,
不过是天边善变的月亮;
你们唐王的仁慈,
不过是羊圈边豺狼的歌唱。
你们记得海西的盟约么?
你们背信掠走了多少牦牛!
我们对你们如兄弟般信赖,
收获的却只有眼泪和血仇。
你们上来罢!
苍鹰即使死去,
灵魂也能在天上翱翔;
勇士即使死去,
灵魂也会回到家乡。“
众人听罢,个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原来歌中所唱的海西盟约,乃是开元廿五年的事情。
当时唐蕃联姻交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更与吐蕃大将乞力徐交情契阔,彼此约定各去守备,互不侵犯,因此吐蕃人放心游牧,牲畜遍野。宦官赵惠琮贪吐蕃货财,意在掳掠,竟矫诏命崔希逸出兵偷袭,崔希逸虽满心不愿,却终究不敢违诏,结果唐兵大掠满载而归,但唐蕃盟约却从此中断了。
高适长叹一声:
“其言正,我等何颜更说,何颜更说!”
天色已经晚了,吐蕃人的歌声,仍在旷野中盘旋不散。
众将闷坐在大帐里,个个低头不语,神色沮丧。
“有敕!”
中军的话音未落,一个白面绿袍的中官手捧诏敕,昂然而入,众人急忙俯伏在地。
“……石堡蕞尔小城,何以老师糜饷,久攻不克?朕自即位,信赏必伐,尔等从朕既久,谅必深知,尔等其自勉之!功成,则朕必不吝紫袍之赏,否则,朕亦必不惜斧钺之诛也……”
帐外,吐蕃人的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