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武等人叫他“哥哥”,难道朱武等人都不满二十岁?〗先在我寨中暂且过几天,再作商议。要是哥哥不愿落草,等平静了,小弟们替哥哥重整庄院,再作良民。”〖这可是空话了。不是没钱重整,而是衙门不会让你重整。〗史进说:“虽然是你们的好情份,只是我如今再难留下了。我要是找到师父,也要在那里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朱武说:“哥哥就在这里做个寨主,岂不快活?只怕是寨小不堪歇马。”史进说:“我是个清白好汉,怎肯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了!劝我落草的话,再也别提。” 〖直到杀了人,史进还是没打算上山落草,只想凭武艺在边关效力立功。〗史进又住了几天,一定要走。朱武等人苦留不住。史进带去的庄客都留在山寨了;〖凭空制造了许多小强盗。〗只收拾了些散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余下的尽数寄留在山寨里。
史进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顶上明黄缕带;身穿一领白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梅红攒线搭膊;青白间道绑腿,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挎一口铜钹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辞别朱武等三人。众小喽啰都送下山来。朱武等洒泪而别,自回山寨去了。
史进提了朴刀,离了少华山,直投关西正路,望延安府路上来。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独自走了半个多月,来到渭州①,听说这里也有个经略府,史进心想:“莫非师父王教头就在这里?”进城去一看,三街六市,果然繁华。见路口有一个小小的茶坊。史进就进茶坊里拣一副座位坐了。茶博士②问:“客官,吃什么茶?”史进说:“吃个泡茶③。”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史进问:“这里的经略府在哪里?”茶博士说:“前面就是。”史进说:“借问一声:经略府内有个东京来的教头王进么?”茶博士说:“这府里教头极多,有三四个姓王的,不知哪个是王进。”
① 渭州——最早置于北魏,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因地处渭河源头而得名。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属于吐蕃(音bō波,即今西藏)。唐中和四年回归大唐版图,治所移到今甘肃平凉市。按史进从华阴县到延安府去,只要顺着洛河一直往北去就可以,不过四五百里路;渭州在华阴县正西,要沿着泾河或渭河上溯到陇西,将近一千里路,而且华阴、渭州、延安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从华阴到延安是永远也不可能经过渭州的。这里只能说明古代的作家缺乏地理知识,不经考证,信笔写去。这样的错误在《水浒传》中不是一处两处,也无法改正,只能作些说明。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回(2)
② 茶博士——当时对茶馆里提壶沏水的堂倌的尊称。
③ 泡茶——就是“沏茶”。古代人和今天的江浙人都说“泡茶”,而且和酒一样,说“吃”而不说“喝”。进茶坊之所以要指明“吃泡茶”,是因为当时的茶馆里,除了卖茶叶茶之外,也卖药茶和冷饮(如酸梅汤)之类。因此,“吃个泡茶”,相当于今天说“沏杯茶来”。参看后文王婆开茶坊的描写。
正说着,见一个大汉大踏步走进茶坊里来。史进看他是个军官模样: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那人走到茶房里面坐下。茶博士说:“客官,要找王教头,只问这位提辖,他都认得的。”史进忙起身施礼说:“客官,请坐,拜茶。”
那人见史进高大魁伟,像条好汉,过来和他施礼。两人坐下。史进说:“小人大胆,敢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说:“洒家①是经略府提辖②,姓鲁,名达。敢问阿哥,你姓什么?”史进说:“小人是华州华阴县人氏。姓史,名进。请问官人,小人有个师父,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王,名进,不知是不是在这个经略府中?”鲁提辖说:“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什么九纹龙史大郎?”〖华阴县离渭州一千里路,史进不过是个乡村小地主的少爷,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怎么可能有这样大的名声?〗史进下拜说:“正是小人。”鲁提辖连忙还礼,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如闻名。’你要找的王教头,是不是在东京恶了③高太尉的王进?”史进说:“正是那人。”鲁达说:“俺也听说过他的名字,那个阿哥不在这里。洒家听人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个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那人不在这里。你既然就是史大郎,久闻你的大名,你且和我上街去吃杯酒。”鲁提辖挽了史进的手,走出茶坊来,又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