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长熊绶春中将被击毙,副军长谷炳奎少将、军参谋长梁岱少将、军副参谋长詹壁陶少将被俘。
战后,周希汉和陈康旅长一起踏上了战场。陈旅长说:“老周,国民党的这些将领,个个都很迷信,打败仗不好好总结。”
“是吗?怎么回事?说说看。”
原来,战前14军军长熊绶春走进刚刚选好的指挥部,见院墙四四方方像个“口”字,院子中间一棵树,一皱眉,树乃“木”也,口中一木,是“困”字,认为这太不吉利,立即下令:“把树砍了!”结果,他的手下把树根都挖掉了。可他没想到,树虽然挖掉了,他本人和14军仍没逃脱被歼灭的下场。
周希汉听后,戏谐道:“其实呀,此公不该挖树,倒该扒墙。你看,挖了树,人还在口里,倒成了个‘囚’字。”
陈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说:“扒了墙他也跑不了,我们大军一到,他怕只好往树上爬了。”
(4)
围歼黄维兵团时已是大冬天,淮北平原十分寒冷,解放军部队普遍缺乏御寒的衣被。谁知总前委书记、二野政委邓小平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说:
“没有被子,给他们发扑克!”
结果,几十万大军就拿着扑克当了“被子”。邓小平究竟发了多少扑克牌,是不是部队上下都在打扑克,谁也不知道。周希汉和几个旅长在等待总攻击命令的时候,就披着毯子围坐在马灯下,一边打扑克,一边喝酒驱寒,有时一打,便是一个通宵。这倒不是他们打牌的瘾头大,而是在这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必须找个办法驱赶寒冷和瞌睡。后来,有人曾问周希汉:
“你们一边打牌一边喝酒,喝醉了怎么办??
周希汉说:
“哪里会喝得醉!大战在即,心思不在酒上,实在冷了抿一口罢了。”
问:“国民党军队的生活是不是好一些?”
“也不尽然,特别是淮海战役后期,他们的生活不如我们,我们有老百姓送吃的,他们没有,他们有的部队吃饭都成问题。打开双堆集,踏上敌人的阵地,看到的是杀死和绑在木桩上还没来得及杀死的马匹,箩筐里是生马肉,钢盔里也是煮得半生半熟的马肉。他们没有其他能吃的东西了。”
邓小平拿着扑克给战士们当“被子”,也成为了淮海战役中的一段佳话。
(5)
周希汉在总前委刘邓首长的指挥下,在东集团陈谢首长的直接指挥和授权下,组织指挥4纵各旅连破四阵,全歼守敌14军及10军一个师,为全歼黄维兵团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战后的一次总结会上,周希汉同陈司令员有这样一段对话。
周希汉汇报说:
“我们有一个营,原来有400多人,连续战斗伤亡了400多人,现在还有400多人……”
“你说错了吧?”陈司令摇头道。
“没有错。”
“谁给你补充的?”
周希汉扳着指头具体地说明这个营伤了多少,“立俘立补”的多少,轻伤不下火线的多少,第二次负伤的多少,伤愈重上火线的多少,说得清清楚楚,一算,还真的仍有400多人。后来,陈赓对人说:“他这种细致又有心计的人实在不多。”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成立,陈赓为司令员。4兵团下辖13、14、15共三个军,战功卓著的周希汉从旅长直接升任13军军长。
12。“从周希汉身上,可以看到陈赓的影子”(1)
周希汉是陈赓的爱将,这一直是我军中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人称:“从周希汉身上,可以看到陈赓的影子。”此话没错。
(1)
在军旅生涯中,周希汉当过徐向前的参谋、红9军作战科长,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加之他脑子聪明、机灵,又精通战术,在抗战时来到陈赓麾下后,他的将才很快被陈赓发现了,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部队中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从周希汉身上,可以看到徐向前和陈赓的影子”。对此,周希汉也不“避嫌”,他常常说:
“这话是有道理的。我现在能够为党为人民做些工作,红军时期是徐向前培养教育了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刘伯承、邓小平和陈赓、薄一波培养教育了我。”
在众多上级领导中,周希汉成为一员杰出的战将,陈赓的功劳最大。
陈赓大将智勇双全,是位很有个性的军事家,他很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