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能挑三件。后来我们去逛街,孩子想要边逛边玩玩具,想把挑的三件都带上。我说:“不行,你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也可以都带着,但是如果你路上走不动了,爸爸不会帮你拿,你自己考虑。”这就是设定规则,同时也给他选择权。
第一次实施游戏规则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次你妥协,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之后孩子就不遵守了。他会试探你的底线,看你的容忍度到底在哪里。所以要给他讲清楚,而且原则底线不能变,制定了就一定要执行。
还有一点我的经验,就是千万别让老人参与,他们宠孩子没有底线,最后规则乱了,执行不了,就作废了。这大概是大多中国家庭会遇到的场景,大家不说自明。
但也不是所有的时候,孩子都会自动遵循规则,有时石头也跟我讨价还价。在《爸爸去哪儿》有一期里面,他就说要来给我制定游戏规则。他脱口而出时,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我说:“不对啊,儿子,这游戏规则是我说了算的,不能你说了算。”结果我把这句话点破了,石头也乐呵呵地顺从我制定的规则了。
第16节不帮孩子逃避真实
不帮孩子逃避真实
石头降生之前,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哭,家长立刻奔过来,一边跺脚一边道:“哎哟,宝贝儿,摔疼了吧?你看都是这个地,这个地太坏了!我们打它打它”这在我看来实在太愚蠢了。
孩子明明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摔倒打地,磕到了怪桌角,这简直太没道理了。这不就是在教孩子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吗?时间长了,孩子没有责任感,出了问题,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都是别人的,不会自省,还怎么进步?怎么和人相处呢?
摔倒了,拍拍他,说“宝宝起来啦”就可以了。也别责备他,因为他小,走不稳,告诉他“没关系,以后就好了,起来就好了”。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比如,有一次石头在家里蹬小车,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角上,撞出一个大青疙瘩,半个多月都没消下去。当时我没去埋怨这个桌子角,拉过石头来,给他讲:“它比你硬,所以你别碰它,识时务者为俊杰,离它远点。”
再比如,有时在路上,有好心人看石头跑得快,反应特别强烈,怕他摔着。我说:“没事儿,谢谢您,我们孩子特别皮实。”儿子摔倒,做父母的本能反应肯定就是扶他起来。但是我从来不扶,我会让他自己站起来,任他哭一会儿。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哭,这一点我特别反对。谁摔倒不疼?家长也是这么疼过来的,到孩子身上,他疼你不让他哭,让他忍着,他心里会难受的。
所以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分两个层次,在情绪的处理上要“放”,让孩子哭;在事情的处理上要“淡化”,哭完以后就没事了,过去了,不要把事情放大。尤其是对于男孩子,一件摔倒这样的小事如果经常被放大,将来孩子在情感方面会很容易没有担当,动不动就崩溃。
面对同样一件事,教育女孩可能会换一种教育方式。比如我家闺女摔倒了,我会扶她起来,等她哭完了,小声跟她说:“宝宝,爸爸觉得,你下次摔倒了,可以自己站起来,像哥哥一样。你看哥哥都不哭,所以没关系,对吧?”说完这些再进一步:“你看你摔倒了,碰到了地,地也会很疼,你要不要摸摸它?好像还碰着了凳子,那你要不要也摸摸这个凳子?”我觉得这样是给女孩灌输一种爱心。进而可以引发,如果你在外面踩了别人的脚,你不是有心的,也要跟人家说“对不起”。我们从小要培养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老在乎自己的情绪。这样慢慢她的心就变大了,有爱心,而且很懂事。
现在我们家石头和妹妹伊莎贝拉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妹妹才两岁半,发生了普通的磕碰后哭的时候,我们就很平和地坐在旁边,冲她笑一笑,让她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我常跟石头妈说,咱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从一个原则——就事论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要先想到事情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不要找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否则会带出很多假象。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大家说明白了,求同存异,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太多的埋怨。
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总找借口说服自己,给自己逃避的可能性。事情本来是怎样,就怎样去对待它,不要找那么多理由,错了就是错了。遵循事物的规律去做事,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太多花花肠子会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