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图表1…2…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联合公布的幸福城市部分排名
虽然对于幸福城市的标准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我们参考国外幸福城市的特点,可以发现一些幸福城市的基本元素。
稳定的收入和均衡的物价
物质是幸福的根本和基石,如果没有必需的物质作为生存的基础,如果我们天天为了生存问题而劳苦奔波,那么我们只能感受生活的疲惫和城市的冷酷,而难以察觉城市赋予我们的幸福,所以幸福的第一要素是基本的物质满足,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保证我们不会挨饿受冻。
这份稳定的收入即使不能让我们大富大贵,但是至少也要保证我们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让我们的膳食结构富有营养,让我们能够购买得体的衣服,让我们买得起这个城市一栋普通的房子,让我们能够支付月底的各种账单,还要让我们养得起我们的孩子,也能够赡养我们的父母。
这份收入应该是稳定而长久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应该不会失去,即使失去,也应该让我们获得再次拥有相似收入的机会,否则,我们将无法在城市生存。
我们还希望城市的物价是稳定的,至少收入的增幅应该能赶得上物价的增幅。以北京为例,最近几年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北京很多饭馆每年提高一次菜价。虽然价格贵了,但可以选择少吃一些,所以还能勉强接受。可是,面对暴涨的房价,有几个人能够因为嫌房价贵房租贵而露宿街头呢?对于那些拿着普通收入的人们,面对每年都要上涨的房价,实在是他们人生最大的恐惧之一。幸福的生活,不应该有这样的恐惧。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的同时,物价不要上涨得那么快,如果非要上涨,那么上涨的幅度最好不要超过我们的收入。
安全感不可少
在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大需求中,安全需求仅次于基本的生理需求而高居第二。
而现在,相当多的人缺乏安全感,大街上到处都是步履匆匆的人流,办公室里晚上十点还在亮着灯,人们拿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存银行。不少人害怕生病,害怕失业,害怕和人发生冲突,害怕列车晚点,害怕半路上会堵车,害怕任何意外的发生。但是他们往往又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人发生争执,比如为了一个座位而大打出手,为了快步走路,而丝毫不顾及可能撞到街边的老弱妇孺。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如此浮躁,人们的步履如此匆忙,为什么书店里很多优美的诗集无人问津,而一本本成功法则、人脉宝典的图书往往却很畅销?
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国家和城市,在他们内心深处,不知道未来等待的是什么,只知道身边的人都在拼命奔跑,如果自己不跑,就会掉队,而如果我们掉队,我们不会得到任何保障和保护,只能被抛却和遗忘,被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淘汰。
所以一个幸福的城市,应该给予我们安全感,而不是催逼着我们不停地奔跑,好像一停下来就会大难临头。
生活在幸福城市的居民普遍都有着强大的安全感。丹麦的垃圾清运工的安全感尤其强大,他不必担心没有工作,不必担心发不出工资,不必担心有人会欺负他,不必担心自己养不起孩子,不必担心老了没有退休金,不必担心失业了会没有饭吃,不必担心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不必担心吃饭的时候吃到地沟油,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管理得非常成功的城市,他们的安全需求轻易就能得到满足。
地位平等和权利公平
中国有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一直饱受攻击,为人诟病,成为攻击中国古代保守、封闭、自满的一个靶子。但是,如果我们肯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其实这是对于平等的最朴素的追求。
假设有一对被遗弃的双胞胎男孩,其中一个被偏远山区的农民收养,一个被大城市的公务员收养。那么二十年后,这对双胞胎的命运可能会有天渊之别。被偏远山区收养的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很可能在大城市一家三流的饭店做一个服务员,每天早晨九点就开始工作,晚上十点才下班,和几个同事一起租了一间地下室,每个月分摊两百元钱,没有休息,没有保险,没有节假日,没有大城市的户籍,他的恋爱对象可能也是一个月收入不到两千的服务员,他们未来的孩子可能还将持续这种生活。
而那个被大城市市民收养的孩子,也刚刚二十岁,他可能正在准备出国去留学,他家的房子价值几百万,他穿的鞋子价值几百,他家里有两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