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当初他不过20多岁,就以学术闻名於山东,可是,他是寒门。
於是直到50岁,他才当上了一个小小的高城令,八王之乱,五胡之兵,居然都不屑加兵於这片又穷又小的穷山恶水,直到鲜卑燕王的安民告示和赈济粮食一起送到了城门底下。
於是此後他成了燕国的边臣,燕国的忠臣。
“君世受晋恩……”贾坚摇了摇头:晋恩?还是问问泰山土下,那些被无情抛弃的无辜冤魂们晋恩如何吧。
他三把两把将白绸扯得粉碎,大喝一声:“拿弓来!”
身边的随从不由得一震,然後个个神色为之一振:贾太守虽是大儒,又已年老,却同样以武技著称。当年在皇帝慕容俊驾前显技,百步之外,两箭连发,一拂牛脊,一掠牛腹,都是只断牛毛,不伤皮肉,鲜卑人本是以弓马为长技的民族,对於能文能武的贾太守,都是佩服不已的。
握弓在手,贾坚长吸一口气,把那枝狼牙长箭搭在弦上。
城下的晋营刚刚开过午饭,吃饱喝足的晋兵们又开始例行的鼓噪。
箭飞如虹,万人惊呼际,荀羡的7节帅纛已被齐竿截为两段,旗面飘落在马头,又是几声人惊马嘶之声。
城上的燕**民,却齐声欢呼起来。用自己瘦弱的手臂,使劲挥舞著刀枪旌旗。
帅旗堕地不祥,晋兵的阵脚,已开始有些躁乱松动。
恰在此时,晋营的背後又是一片大乱。
遭此仓促之变的晋兵显得不知所措,贾坚掷弓於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果此时他有几千骑兵,突出冲阵,必是大胜之局。
可是自己只有几百人,几百个勇敢坚忍、却疲惫饥饿的残兵。
晋兵阵中的喧乱渐渐离城近了,只见十几个浑身浴血的黑衣骑士不顾一切地直冲向城边而来。
“公子!”城上的将士们惊呼起来。城下的骑士中,为首者正是贾坚的独子贾午。
贾坚老来得子,贾午今年不过17岁。
贾坚的心一下提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著城下。
贾午手舞长刀,当者披靡,已然冲出了晋军的阵脚。
晋军终於反应过来,开始大骂,开始追赶,开始放箭。
几万大军被几个小卒冲过,实在是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
晋人不善骑,却善弩,步卒追不上轻骑,如蝗的弩箭却如附身之影,附骨之蛆。贾午身後的骑士倒了一个,又一个。
城门没有开,也不能开,几个士卒高声呼叫著城下,一面放下一个大吊篮。
刚冲过干涸的城壕,贾午的马却连中数箭,陡地前倾,贾午滚鞍落地,就势一滚,双手已死死抓住了吊篮的绳子,回过脸,去招呼剩下的几个同伴。
几个黑衣骑士浑然不理,齐刷刷转过马,呐喊著冲向追兵和来箭。
两军数万人惊呼声中,他们很快被射成了刺蝟,却仍然冲出几十步,才一个个地倒在地上。
“拉绳!”贾坚抹了一把眼睛,急促地下令。
贾午终於被拉了上来,却已成了一个箭人,一个血人。
贾坚急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儿子,周围的将士也纷纷聚拢过来。
不仅仅因为父子骨肉之情,更重要的是,贾午是泰山郡派出求援的使者
贾午的眼神已有些涣散,他猛地抓住父亲的手,用尽气力大叫道:“援兵……没指望了!”
久晴的天空,忽地打了一个响雷,城上每个人的耳朵都轰轰作响。然而这雷声,又怎能比得这一句言语的震撼?
援兵没指望了!!!
贾坚的老眼登时一片茫然,他定了定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他不能乱。
儿子昏过去了,呼了良久,才悠悠苏醒。一五一十,慢慢道清原委。
“那天我冲出重围,一路杀到野王,见到征南司马范阳王慕容德,禀明山荏的危急,范阳王立即领我同见征南将军吴王慕容垂,吴王闻知大震,立即修好奏本,让我日夜兼程送往京师邺城,自己连夜准备起兵援救。”
“我到邺城见了太子监国,太子听了山荏的情形,对我失声恸哭,并立即草诏让我带给吴王,允他出兵援救。”
“在半途就遇上了吴王的大队,一万精兵马不停蹄地向东,谁料只走了一天,天子居然下了邹虞幡,令吴王回防原地,不得擅动。”
“吴王和我向天使哭诉,天使很为难,偷偷告诉我们,是太後和太傅不让吴王出兵的。吴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