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
我的情绪随即变得亢奋起来,就像饥饿的野狗嗅到腐尸的气味。无论如何,出人意料对作家是一个收获,“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是作家的养料。我觉得自己像个幸运的探宝者,远远看见星空之下的大地上躺着一块迷人的历史碎片。那碎片熠熠生辉,闪烁着令人眩晕的神秘光斑。我相信为数众多的宝藏还隐藏在厚厚的夜幕和迷雾后面。一想到这种令人陶醉的景象我就感到心跳和气促。坦白说,我的心已经像被海风鼓满的快乐风帆,期待扬帆远航,直驶神秘的金三角彼岸。我坚定地对丰先生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海峡两岸中国人错过许多彼此认识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条件成熟了,我明确表达我将在近期内采访金三角的愿望和信心。
告别时暴风雨已经过去,夜空中还在洒落着稀疏小雨。丰先生亲自派车送我,他表示愿对我今后采访提供必要帮助,至于哪些帮助他没有细说。
回到下榻宾馆已是次日凌晨,几位笔会朋友竟没有睡,正为我通宵不归着急,此情此景令我心里感动好一阵。
1998年初秋,也就是距离泰国笔会大约半月后的一天,天空淤集着厚厚的阴云。早间电视说,长江流域的抗洪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企改革攻坚战又将拉开序幕。这天我独自一人,背负简单行囊,踏着稀疏的落叶走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妻子把我送到入口处,她脸上每根细小的皱纹里都写满担忧,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一句话:如果采访不成也没有关系,人回来要紧。这句关爱之语令我心头布满阴霾。
空旷的停机坪,一架飞往曼谷的国际航班已经发动,我的心情也同停机坪一样空荡荡的。一位美丽的空中小姐站在舷梯旁向旅客致意,我看见她那张年轻的脸上焕发着露珠一般新鲜和晶莹的光泽。空姐轻轻对我说:欢迎您,先生。
我停住脚,问她:过几周返回还能看见你吗?
她稍稍愣了一下,很快回答:是的,我一定还在这里欢迎您。
我心中有一缕明亮的阳光透进来,心情突然变得好起来。十年前,我为写作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曾向有关部门及国外学术机构和基金会发出无数申请报告,希望获准前往缅甸印度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和收集战争素材,并期待获得部分采访经费。不难想见,等待这些报告的下场是石沉大海,我至今没有收到哪怕一个“不”字的答复。当然也不能怪别人,写作毕竟是个人的事业,谁叫你自己不具备行动的能力和条件呢?谁叫你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或者组织身上呢?
现在我毕竟行动起来。虽然我的脚步姗姗来迟,采访初出茅庐,但是它毕竟属于我,一个中国作家的行动开端!我为此内心充满勇气和激情。不能想象,金三角将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和危险能够阻拦我,令我却步?!
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上帝啊,只要你抛下一根丝线,我就能爬上月球去!
第二章 走进金三角
李国辉,人称“小李将军”,国民党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生卒年月不详。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谜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身世。这个人物在中国大陆肯定无足轻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金三角,这个人物却赫赫有名,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打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你在金三角不知道李国辉,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孙中山一样。我从资料上得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民党团长居然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也就是说,没有李国辉,就没有后来世界闻名的毒品王国金三角。
然而我在此前对金三角所作的大量研究中,竟然没有找到有关李国辉的任何一本完整传记,甚至一篇权威材料,能够让我对这个神秘人物有所了解。仅有的零散资料也仅限于只言片语,一鳞半爪,而且互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一本台湾出版的回忆录说:“……李国辉将军身材高大,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常令敌人心惊胆战。”大陆一本纪实文学则说:“……李国辉是云南人,行伍出身,生性残忍,常常逼迫士兵冒死冲锋,人称‘魔鬼团长’。”另一本文化大革命前发行的内部史料称:“……经过一夜激烈战斗,国民党第七零九团被全歼,副团长被击毙,团长李国辉不知下落。”一篇刊登在曼谷《世界日报》上的文章则这样写道:“……李国辉将军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虽然出生在中国北方的河南省,却像南方人一样个子瘦小,他的专业是做政治教官,所以并不擅长打仗。”云云。
我简直被搞糊涂了,这样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