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确是,武考皇帝李寿得子女十四人。只有两子,李势和李广。李雄在位时,李寿聪明好学,豁达大度,很受器重。李势为李寿正室长子,出生就立为储亲王,和太子皇孙同受教;李广虽是侧妃夙出,也受封了亲王。太和皇帝李势已过不惑之年,虽身强体壮,风流倜傥,膝下却仍无子嗣。忧恼了二十余年,自登基后,恐传位无人,更甚。便日夜临幸嫔妃,只为造人。荒废了朝政。
马党随口道:“早年有武帝尚能传位哀帝。武德九亲王为皇太弟也并非不可……”
李雄偏爱仁慈善良的李班,是故未将皇位传给亲生儿子。
李广听马党如此一说,立马打断道:“朝虎兄,此言诧异。我等闲之辈无定国实力,何德何能为皇太弟。此时面临国难,我当匹夫有责,只想各位郡王,助我明日上朝请谏成功,为先锋将军,带兵东行,保疆卫国。”
常璩听罢,又喜又悲。喜的是难得九亲王敢于迎难出战,国之福;悲的是,战乱的血流成河,迫使国人流离失所,民之祸。
“老臣心中有数。不过,此事还得从长计议。不必逞强,打无把握的战。战乱祸民。老臣再请柬皇上,三思而行,觅万全之策。”
常璩说罢,激动地老泪纵横。
众人皆同意李广请兵之事,大赞李广有勇。他们是巴不得大难之前,有人挡一道,自己好讨个几日安生。
说定,李广安排侍卫送各位郡王回府。此时也便安心有个着落。马党留了下来。
马党正直不阿。佩服李广为人大方磊落,十足君王将相。对当朝皇帝作为颇有微词。但李广太重纲常,循规蹈矩。人无野心不为君。天象如此,也当顺应天意。
马党道:“武德,为何不联与众大臣共荐,推你为皇太弟,你文韬武略,朝臣尽服,皇上没有拒绝的理由。”
李广摇头道:“朝虎兄,你我师兄弟更甚亲兄弟。有些话,你我私下里玩笑是可以的。你今日讲出让其他郡王听了,不免他人错想我等刚愎胸怀,觊觎皇位。传了出去,可是大逆不道啊。往后,此话你休提,以免招祸。”
马党也是修诗懂礼之贤人,知口误可能引来祸害。点头应下。但也敢于直荐有理之言。
“你也知道,当今成汉,需有明君执政,治理天下,才能得到安邦兴复。这样荒芜下去,如何是好。”
李广闭目深思一会道:“国难当前,我等只想这次顺利请谏出战,立功凯旋归来。朝虎,这还需尔等将士鼎力力助。”
“自当全力以赴。可……”
李广摇头挥手,“那便好的,其他莫言。”
马党也深知李广性格,虽有些优柔寡断,却心胸开阔,说一不二。便休提某事,茶后告辞。
不日开朝。臣子步履匆忙,神色谨慎,立堂下等候皇帝。庙宇尽是严肃气氛。
太和皇帝李势出朝,消瘦龙颜甚是难看。双目瞪瞪扫视群臣,落九亲王李广身上更为厉厉。众臣俯首抱拳为礼,并没看到龙颜不悦。
常璩立皇帝旁边,都看在眼里。
亲圣侍卫吆喝:“开朝。行礼。”
众臣整装叩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势拂袖:“平身。”
众臣起身。仍旧俯首候命。
李势缓缓道:“今日不议事。外患虽临近,但还不是最可怕的。怕只怕内乱,防不胜防。”
此话一出,朝堂众臣交头接耳开。李广和常璩不约而同相视,诧异之余,锁眉淡定。皇帝生性多疑,定有人流言蜚语到了皇帝耳中。
“是否先定内忧。”
李势指着李广着道:“九亲王,你以为是王族,寡人胞弟,就要当皇太弟?想要握兵权出战,立功;想要当皇帝;想要废黜寡人。”
“臣弟不敢,请陛下明察秋毫。”李广跪拜。
“你有什不敢的。寡人都知道了。”
常璩出位抱手道:“陛下,九亲王确是忠心为国。臣敢以人格担保……”
李势目不看常璩,慵懒挥手道:“散骑常侍,今日你不必多言,退作一旁。寡人自有主张。”常璩不得不退下。李势转向马党道:“马将军,你有什好说的。”
马党跪下,“臣不知有何不是。”
李势冷笑。
“拿下。”
众武士卫不知如何是好,马党是他们可敬的大将军。
皇帝的亲信武士拔出了刀枪,直指马党胸口。
“请陛下息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