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孝”之后,但其实,只要生了儿子,即使再怎么忤逆公婆,也很有可能被原谅的。生不出儿子,才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
所以,在古代,无子的妇女是非常、非常可怜的,不但在宗族里没有地位,在社会上也被人瞧不起。唐代虽然是历朝中较为开放的时代,但就这一点,还是没多大差别。
在写这故事的过程中,有好几百次,我一直觉得庆幸,庆幸自己是生在一个女人还算稍有自由、自在的时代。
后面是故事中一些用语的说明。
第一,先说货币。
虽然也用金银,但大体上,唐代流行的是“钱”。安史乱之前,因为社会稳定,币值较稳定;安史乱之后,我觉得有些像我们现在这样的“通货膨胀”,钱的价值全混乱了。
看《太平广记》里的描述,动辄数十万、数百万钱,价值感真的会错乱。我觉得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应该也很大,上层社会的人一掷千金(娶个名流的女儿,聘金最少要上百万钱以上);而下层社会的人,一天赚个三百钱就可以度日。
第二,时代背景。
唐室讨淮西方镇,在元和十年至十二年间。淮西军侵掠到东都洛阳是在元和十年,但故事中的年代稍有出入,并没有确切跟着史实。
第三,唐代长安城以城中的朱雀大街划分,东有五十四坊,西有五十四坊,另有东西、两市。城有城门,坊有坊门。城门坊角都有卫士守着,坊里也有街使巡视。天一黑,敲鼓八百声,坊门就关闭,禁止通行,犯了禁要受处罚。
书中,光藏到薛素云家见二乔,鼓声发,二乔要他赶快回去,就是这个缘故。
第四,在藩镇中,节度使的地位,常会因权力争斗,而被部将夺去。节度使因死亡而出缺时,他的子侄或兵众部将推举出来继任他的地位的人,便叫作“留后”。等到朝廷中央的正式派令到了,才称作节度使。
第五,“伽蓝”是佛家语,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指僧众所住的园林,指佛寺的意思。我在书中引用为“佛门”之意。
光藏想脱离“伽蓝”,就是脱离佛门的意思。
第六,慈恩市、荐福寺就是大、小雁塔。
第七,上巳是农历三月三;中和节是二月一日。
拉拉杂杂说明了一堆,大概就是这样。希望大家不要太严肃,放下心,别想太多的看故事。一个美丽而带点哀愁的故事。
我是希望这样啦。还是一厢情愿地、浪漫地觉得爱情是美的。只有在美丽的故事中,才能避开一点现实的柴米油盐。
那么,下次见了。
第一章
最初她是这么问的:为何蚕子吃了桑芽而吐丝结茧?为何鸡母会生鸡子、鸡子又孵化成小鸡?打小年纪,就有许多令人啼笑的想法;是疑问,也是毛病。
农事忙,平常人家更是终年到头为了钱事衣食奔波辛劳,没人认真给她回答,偏偏她又愚执,只是一点一点把疑惑堆积在心头。
然后,当她爹娘如同村里诸多人家一般,认为女子以“三从”、“四德”为要,无需吟诵词章之才,方能识字便好,不让她念诗文,只跟大乔、小乔一起学习些“女诫”及“女论语”。她又要疑惑了。为何女子无才是德?为何需遵“三从”、“四德”之道?甚至,为何要成亲出嫁?乃至生儿育女?
其实,二乔自己也知道,像他们这种庄户,靠着几亩薄田看天吃饭,日子勉强过得去,在帮忙家事炊煮劳务之余,爹娘肯让她们这些女儿习教识字,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她又要“只是”了,她就是忍不住心中种种疑惑。
她十岁了。十岁的女儿家不算小了,懂得一些人事,也开始有了一些脾性。疑惑堆积上疑惑,教她心头处处冒疙瘩,青瓷般透亮的大眼满盛的烂漫天真,彷佛也给掩上一层烟愁。
像此刻,西天落日烧得火一般红,炊烟四起,不时传出几声狗儿的追逐吠叫声,玩耍的小儿都赶着回家了,二乔却托着腮,一个人坐在村落西口陇丘上的榆树下,居高俯下,望着村子的炊烟。
熏风吹过陇丘上的榆木,吹拂过她发鬓,带着干裂的热气,复袭向陇丘下村落田舍及田间阡陌。斗柄南指,长安城灼闷的暑天已经开始;窒闷的热气,向南至终南山麓,东则蔓延过长乐坡,一直肆虐到他们这富平县城外东处的小村庄。
陇丘后隐隐有乐声飘荡出来。似笛非笛,几分哀凉。二乔奇了,循着乐音走寻过去,一直走到了“本宁寺”。
本宁寺离村庄只约百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