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页)
“哼,昨夜与你所谈,都是老夫这几年来殚精竭虑的奥义,岂是寻常腐儒可比!”那声音傲然道,旋即又低沉下来,“昨夜之言,我已有了一个题目,名曰《典论》。可惜监牢里无有纸笔,不能写下来,估计是没机会传世了——想不到这《典论》唯一的一个听者,居然是个小书童,嘿嘿,真是造化弄人。”
曹丕踏前一步,大声道:“先生所言,我已尽记在心。等我禀明了主人,抄录下来,为先生刊行,刻在石碑之上,必可大行于世。”
孔隙里的眼睛消失了,一个疲惫的声音传过来:“呵呵,你有这心思,我很欣慰。不过等你出去以后,赶紧告诉你家主人,找个理由离开邺城吧,不要横死在此处。”
“为何?曹军不是远在官渡么?”曹丕大惊。
对方沉默片刻,缓缓道:“审正南这个人,对各地宗族觊觎之心已久。他把你们召来邺城,绝无好意。若不及早脱身,必致大祸。”
听到这话,曹丕脊背为之一凉,不由得退后数步。审配对非冀州的世族子弟怀有偏见,这谁都知道,可他居然打算对这些人下黑手,这却超出了曹丕的意料。他皱着眉头,轻轻咬住嘴唇,突然意识到,这老人对审配的心思似乎了若指掌,一定和邺城高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曹丕心念一动,开口问道:“我家主人是许攸先生的旧识,有他在邺城庇护,应该没什么事吧?”
声音发出一声嗤笑:“许子远?他算得上什么名士,趋炎附势之徒,天性凉薄之辈。你那主人,可谓是有眼无珠!”
“……听您这么一说,确实如此!自从进了邺城以后,我们就一直找不到他。”曹丕巧妙地引导着问题。
声音道:“哦,这不奇怪。他之前惹恼了袁公,被罚在家紧闭。除非有袁公的凭信,谁也不得靠近……嘿嘿,待遇倒是比老夫强多了。”
说到这里,曹丕忽然听到外面铁锁哗啦作响,有狱吏喊道:“魏文,有人来赎你了!”曹丕整了整衣襟,对着孔隙深深鞠了一躬:“先生昨夜教诲,在下铭记于心。未敢请教先生姓名。不然他日若有机会将《典论》发扬光大,恐怕有师出无名之憾。”
“哈哈哈,师出无名,你这童子倒是会歪解。”声音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夫姓田,叫田丰。”
曹丕告别田丰,被狱卒带出监牢,卸下镣铐。狱卒一推他肩膀:“走吧。”此时外头阳光耀眼,曹丕手搭凉棚四下望去,没看到刘平或者任红昌,却看到几个形迹可疑的布袍男子不怀好意地靠近。曹丕连忙回头,狱卒“咣当”一声刚好把门关上,断去了他的退路。
曹丕脸色一沉,知道自己有大麻烦了。这种事他曾听人说过,叫做“逋遗”,是一种汉代陋习。监牢里的狱卒会专门盯着那些轻犯,一旦发现他们能用钱赎罪,则说明这犯人家中有油水可榨。狱卒会在头天晚上收了赎买钱,次日故意把囚犯提早放出来,外头联络好几个泼皮,把犯人强行掳走,再向他家人勒索一道。这种做法风险极小,获利却大,在桓、灵时代曾经颇为盛行。
曹丕没想到,在邺城这个地方,居然还保留着如此陋习。此时天色刚蒙蒙亮,监狱又地处偏僻,来往行人不多,正是绑人的最好时机。这几个泼皮散成一片扇形,朝着曹丕围过来,嘴角都带着贪婪的狞笑。曹丕停下脚步,昨天晚上被文章压抑下去的戾气呼啦一声又翻涌上来,他像是一只受伤的小兽,朝着猎人发出沉沉的低吼。
他环顾左右,缓步走到一片低矮的屋檐之下。一个泼皮对这么个半大孩子没什么警惕,咧着嘴伸出手去抓他的脖颈。曹丕猛然跳起来,双手奋力一扒,把那屋檐上的瓦片噼里啪啦地落下来。泼皮猝不及防,高抬起手来去遮挡,曹丕趁机用脚猛踢他的下裆,泼皮惨呼一声,捂着裤裆倒在地上。
曹丕趁机迈过泼皮佝偻的身体,撒腿就跑。其他几个泼皮见势不妙,发一声喊,一起追去。这些人身高腿长,比起曹丕来速度快多了,很快就追赶上去,嘴里还骂骂咧咧,说要打折这娃娃的狗腿。
包围圈越来越小,曹丕眼见要被挟住,他猝然就地一滚,俯身从地上捡起一根粗大的树枝,手做剑指,朝为首一人刺去。他现在的剑法,已有了王氏快剑五成火候,这一下子就刺中了那人的腿窝,那人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大声呻吟。
这些泼皮倒也悍勇,见到同伴倒地,不退反进,纷纷从腰间抽出大棒或木刀,朝着曹丕没鼻子带脸狠狠砸去。曹丕抵挡不住,只得转身继续奔逃。邺城对他来说是一个迷宫,他不辨方向,只得凭着直觉在小巷里七转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