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第二长的村民,早已经有家里的小辈乐孜孜地把螃蟹挑了过来。
收货这事情比较琐碎,要分公母,要称每一只螃蟹的重量,要记数,还要分门别类地盛放……好在人手足够,清点的速度还是蛮快的。
“升爷爷,这是你的钱……”
点完,算帐,数额出来了,木森将一沓足有三四千的红花花,交到老人手里。
“这么多啊……”
九十多岁的老人,双手颤抖地接过钱来,他很激动,眼睛里有浑浊的泪光闪烁。
活了九十多载,穷了九十多载,他从没想到过竟然有一天,一家几口人才花几天的时间,就挣到这么多钱,就算是一头肥肥的年猪整个卖了,也就这么多钱啊!
“呵呵……”老人觉得不真实,像是在做梦,数了又数,好不容易数清楚了,紧紧地抓着钱,生怕别人抢走了似的……他咧着光溜溜没一颗牙的嘴,笑了,笑得就像个过年穿上了新衣服的小孩子。
他家的几个后辈也在笑,而坪里其它一直全程围观的村民,亦在笑。
“千亩湖村,要发达起来喽!要不了多久,就要告别穷苦的日子喽!”
这是所有村民此刻的共识。
收蟹继续,木森一共收了八位村民的螃蟹,总重七八百斤的样子,两万多块钱花完了。村民们早已陆陆续续地回去,林美芝也已经做好了晚饭。
“老爸老妈,跟你们说个事儿。”
吃完饭后,木森边收拾着碗筷,边对二老说道,今天他展示力气后,改变了他在二老心里的形象,不再把他当小孩子,老妈也开始允许他做家务了。
“什么事情?”老妈一同收拾着,哼着小调,心情着实不错。
“我买了台车子。”木森说道。
“啊?你买了车子?”老妈一愣,往屋外瞅了瞅,疑惑地道:“车呢?怎么你没把它开回来?”
“扑哧……”木森乐了:“我买的又不是单车,是四个轮子的,怎么开回来?”
“哦,对哦,都忘记我们村没通公路了。”老妈罕见地有些不好意思,遂问道:“车子现在在哪里?是什么车?花了多少钱?”
“停在镇上老同学的店铺那里,你们知道的……是长城皮卡车,客货两用的……花了十七万。”木森道。
“十七万?那么多?”老妈很是有些肉痛,她毕竟是个农民,家里经济又不宽裕,木森一次性就花掉这么多,吓到她了。
“没事,螃蟹生意好,很快就赚回来了……而且以后经常要从镇里拉货到县里,确实要有辆自己的车子……就是村里这路不通,是个麻烦事情。”老爸也惊了一跳,但他很快就看开了,他虽然憨厚,但目光向来都比妻子要长远。
“嗯,你爸说得对。”听丈夫如此一说,老妈也不再多言什么。
第二十四章 千亩湖湖蟹
第二天一大早,千亩湖就热闹了起来,又是全村总动员,全村疯狂捕蟹的节奏。
其实村民们如此积极,再正常不过。
不是农村里长大的人可能不知道,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地种田种地,喂鸡喂猪,一年到头真的剩不到几块钱。
就好比种田,谷种、化肥、农药、犁田,七七八八的算下来,一亩田的成本至少都是大几百,而一亩稻田的产量,撑死了也就千来斤……至于新闻上欢天喜地地说的,某某院士,成功培育出亩产多少多少的谷种,这个,离现实还远得很。
如此一算,等于一亩田,农民伯伯顶多就能挣个几百块钱。
这里还没算工钱,要是把工钱算上,绝对是个亏本的活计。另外,要是遇上旱灾涝灾虫灾,颗粒无收都有可能。所以说,行行有风险,农民不例外。
当然,农民伯伯种田种地,是为了家里和牲畜的口粮,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本能,话说农民不种田,还叫做农民吗?
所以,没几个真正的农民会去做这道计算题。
至于那些种粮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认真计较起来,他们其实已经不应该叫做农民,而应该叫做商人……市面上曝光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农产品,水产品,主要就是托了这些商人的福。
种田种地,喂猪喂鸡是没奔头的,老一辈的村民们实际上都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不愿意背井离乡,所以他们默默辛勤地忍受着。
现在,在村里,在家门口,就能比较轻松地挣到比以前要可观得多的钱,任谁都会疯狂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