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北而走,心下想道:“我往此处抄去,岂不在番人之前?截住他的归路,杀他个片甲不留。”再兴想定了主意,竟往近路抄去。谁知此地有一条河,名为小商河,早已被这大雪遮满,看不出河路。那些番兵尽皆知道是小商河,前边小商桥,所以那些番兵皆往西北而逃。小商河河水虽不甚深,却皆是淤泥衰草,被雪掩盖,不分河路。杨再兴一马来到此处,一声响跌下小商河,犹如跌落陷坑的一般,连人带马,陷在河内。那些番兵看见,只叫一声:“放箭!”一众番兵番将万矢齐发,就象大雨一般射来。可怜杨再兴连人带马,射得如柴蓬一般。后人有诗吊之曰:
东南一棒天鼓响,西北乾方坠将星。未曾受享君恩露,先向泉台泣夜萤!
和岳飞相比,赵晋其实更加欣赏杨再兴一些,毕竟这一位猛将是战死沙场的,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岳飞纵横的才气,看不到岳飞的意气风发,更加看不到岳飞的愚忠而最后落下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杨再兴,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而赵晋的前世,也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杨再兴死于万箭穿心,而赵晋则是被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呵呵,赵叔叔,他叫杨再兴,和我是同乡!本来他准备去投军的,可是我说他的武功没有练好,所以他就跟着我南下了~”岳飞颇为自豪的说道。
“他的父母呢?”赵晋问道。
“北方的家庭,十家中有半数以上都是孤儿~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这小子,生在一身蛮力,武功也不错,要是真的投军去,说不定还能混上个官当当~
赵晋闻言,不由眼前一亮,说道:“你不说,我还忘记了~岳飞,你不是学过武功么?什么时候去我的枢密院大营和哪些兵士比划比划?”
本以为岳飞会拒绝,谁知道小孩子傲气十足的说道:“比就比,不过到时候我赢了的话,赵叔叔得给我个彩头~”
“哦?你要什么彩头?”赵晋饶有兴致的问道。
“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就是想在赵叔叔手下当兵~”岳飞一句话,震颇赵晋的耳膜~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最强岳家枪
从赵晋的心理上来讲,无论是杨再兴和岳飞,都是天生的军人~若是这两人不当兵,那么整个历史都会不完整。只是按照两人的年龄上讲,现在当兵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在赵晋的前世,岳飞尽了毕生的力量,抵抗外敌,卫国护皇。他的勇敢与机智,为他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和荣耀。
可是,岳飞在军事上的成就以及他在民间的广受爱戴,却引起了皇帝的妒忌和不安。后来,这位英勇爱国的将军,终于被心xiong狭窄的宋高宗赐死于大理寺。
岳飞于公元1103年生于现今的河南省。据说在岳飞诞生时,一只大鹏从岳家屋顶上飞过。岳飞的父亲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就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希望他将来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岳飞的父亲是个农夫。岳飞未满月时,黄河泛滥,造成大水灾,使岳家生活更加贫困。因此,岳飞从**岁起,就得开始在田间工作。
岳家生活虽然困苦,但却影响不了岳飞对书本的喜爱。他白天在田间辛苦劳动,晚上就努力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他从小就对兵书有特别的喜爱。
岳飞十一岁时,他的外祖父请来了一位著名的武功师傅,教他武功。岳飞也另拜师学射箭。箭术师傅非常器重岳飞,把自己心爱的两张弓赠送给他。
依照当时的传统,岳飞十六岁时就结婚,次年生长子岳云。岳云后来长大成为一名勇将,跟随父亲在战场上打仗。
岳云四岁那年,岳飞应政府的号召,加入军队抵抗来侵的金兵。据说,在他离家之前,他的母亲用针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
公元1122年,岳飞从军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身为孝子,他依据传统回家守丧,到1124年才重返军队。
在金兵的侵略底下,北宋朝廷不知所措,国家混乱不堪。1127年,北宋皇帝,皇父和家人都被金兵俘虏,并押送到中国北方的金人京城。
皇帝虽然被捉,宋朝的爱国志士仍继续奋力抗敌。岳飞加入这些爱国志士的队伍,共同建立南宋,以宋高宗为皇帝。
此后几年,岳飞以英勇战士和jing明战略家的姿态出现,屡战屡胜,把金兵逐出宋朝国土,逼他们渡过长江。
尽忠报国的岳飞要乘胜追击,把金兵赶回他们的老家去;并且要拯救前任皇帝和他的家人回京。可是,他的好意却受到高宗皇帝的猜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