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杨二爷拜祖求佛(第2/3 页)
“客官,您慢走!”掌柜的脸上挂着笑容,热情地向文之武打招呼。
文之武一手拎着一麻袋药品从店里走了出来。阿珍早已等在了毛驴旁边,她看到文之武后,微微点头示意。文之武将装着药材的两个大麻袋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仔细地缠绕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搭在驴背上。接着,解开拴在木桩上的缰绳,牵着毛驴朝着与进城城门相反的方向走去。他们按计划从另一个城门出城。
阿珍跟在毛驴后面,而那名卫兵则始终保持着大约二十米的距离,警觉地观察他们俩四周的情况,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拐过街角时,阿珍突然加快了步伐,似乎想要超越文之武。就在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阿珍压低声音说道:“报信的被我打晕了,估计得半个时辰才能醒来,我们快点走吧。”
文之武听后点了点头,两人心领神会。
随后,他们加快步伐,匆匆前行。出城时,还是老办法,文之武贿赂了守门的黑狗子,因此没在节外生枝。
出城后,他们转了一个大圈子,天黑的时候回到马庄大车店。吃了晚饭,便将两袋药品分别捆绑在两个卫兵的战马上,四人就急匆匆往北边山里聚义寨方向疾驰而去。
就在文之武他们向着聚义寨疾驰的时候,杨二爷耷拉着一张有些苍白的驴脸,瞪着那双突兀的大眼珠子,呆呆地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
自从杨五爷没捞到面粉,空手离开杨家大院后,杨二爷就一直在想:是不是杨家祖坟进了什么妖魔,坏了风水,要不家族怎么会出这么多的邪事和恶人呢!
想到这,他思忖怎么着杨四爷的媳妇(杨大麻子他妈)不能埋进祖坟,那样杨家的风水会败的更快。此时的杨二爷焦虑不堪,他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无奈之下,他决定去拜祖,祈求祖宗保佑。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杨家大院的每一个角落。杨二爷缓缓站起身来,整理好自己的衣衫,然后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书房,跨过堂屋的大门槛,下了台阶,走向了里院的杨氏祠堂。
杨二爷花重金建造的杨家大院分为三进院落,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但因后院这里有文氏祠堂“追远堂”,所以避讳称为里院。杨家大院的每进院落四周内侧都是清一色的走廊,房屋一律是古式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煞是壮观。穿过浑圆的门洞,在前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气势恢宏的山水照壁。前院的主房空着,侧房全用做库房,东侧全部用于盛放粮食,西侧则一半放家什用具,一半放钱。在东侧侧房旁开有一个月亮门,通往前院主房后的南库房,那是杨二爷做生意用的库房。
杨二爷夫妇住在第二进院落的主房里,东面的厢房,住的是大儿子天福一家;西面的厢房,住的是三儿子天禄及其妻小,下人们都住在中院东、西厢房以外的侧院里。
中院中央是个花坛,坛内长着一些奇花异草;花坛的中央是一座玄武岩质的假山。里院中央的空地上布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四柱冲天,共分东、中、西三路进道。穿过石坊,便是杨家祠堂——追远堂。说起追远堂,这一名称取义于名言“慎终追远”。
祠堂内弥漫着一股檀香的气息,让人感到庄严肃穆。杨二爷走进祠堂,抬头看着供奉在神龛中的祖先牌位,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能感受到祖先们的注视和祝福。
杨二爷神情肃穆地点燃香火,对着祖宗牌位深深鞠躬三次后,缓缓跪于蒲团之上,双手合十虔诚地开始祈祷。他口中喃喃自语,情绪激动之时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泪。门外守候的李管家与家丁只能模糊听到一些声音,但具体内容却无法听清。只见杨二爷时而低语,时而哽咽,令人不禁好奇他究竟在向祖先倾诉何事。
许久之后,杨二爷终于起身,整理好衣装,慢慢退出祠堂。他招手叫来一旁的李管家,二人走到一处僻静角落,杨二爷压低声音,将自己刚才在祠堂内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李管家,并叮嘱他切勿声张。
李管家听完后,神色震惊得如同被雷劈一般,嘴唇颤抖着,声音也跟着发颤:“老爷,您看看,四婶她已经和四爷合葬,一起被埋入地下安息了呀!现在又要把她刨出来,这怎么行呢?”他的脸色变得苍白,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
杨二爷听到管家的话,心中猛地燃起了一团怒火。他愤怒地瞪大眼睛,眼珠子向外凸起,好像庙里那令人恐惧的恶鬼一般。他的身体因为愤怒而颤抖起来,大声呵斥道:“难道你想看着我们杨家就这样衰败下去吗?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