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旧五代史 国学导航 > 第4章 庄宗李存勖(四)

第4章 庄宗李存勖(四)(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大秦二世公子华双子海图:霸者航路综刀剑:都是挚友我怎么就海王了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汉末之全面开战三岁无敌小皇孙死神:不谈恋爱当什么死神?让我接管洪兴?我转手成立党支部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朱元璋到现代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异世年令营原神:红蝶中的梦之舞者荒野大镖客之灭鼠新方法古玉穿越公子崛起斩神:诡秘之神!开局建立占星会军阀,抗战:纨绔子弟的崛起因为太害怕所以全加生命值了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

公元910年(天佑七年)的秋天,七月的阳光炽热而明媚,却掩盖不住中原大地上的烽火连天。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杨崇本,这两位雄踞一方的诸侯,再次派遣军队前来会师,共同讨伐灵州、夏州。他们的使者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刘知俊在宁州三次击败汴军,灵州、夏州形势危急,岐州、陇州的军队已经大举出动,决心夺取河西地区。这个消息如同一股强心剂,让李存勖李存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立刻命令周德威率领一万军队向西渡过黄河,以策应李茂贞和杨崇本的行动。

然而,世事无常,就在周德威率军西进的同时,刘知俊却遭遇了岐州人的构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计划,自行撤退。周德威的军队因此孤军深入,面对未知的敌人,他只能选择谨慎行事,最终在九月率军返回。

冬天的十月,寒风凛冽,梁太祖朱温却并未因此停下征伐的脚步。他派遣大将李思安、杨师厚率领军队驻扎在泽州,准备攻打上党。这个消息像一股寒风,瞬间吹遍了整个中原。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镇州的王镕派遣使者前来求援。原来,梁太祖因为罗绍威的去世,已经完全占据了魏博之地,他野心勃勃,想要进一步兼并镇州、定州。为此,他派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督率魏军三千人进入深州、冀州。镇州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心中充满了恐惧,于是急忙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军中将领商议此事。然而,众将却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此时出兵风险太大,应该按兵不动,观察胜负再作决定。然而,李存勖却力排众议,他深知王镕的求援对于晋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如果能够救援成功,不仅能够巩固与镇州的关系,还能够在未来对抗梁朝时多一个盟友。于是,他毅然决定派遣周德威率军驻扎在赵州,以应对可能的战事。

同月,行营都招讨使丁会的去世无疑给晋军带来了一定的打击。然而,李存勖却并未因此动摇,他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保持冷静和坚定。他亲自接管了丁会的职务,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910年的十二月丁巳日初一。这一天,梁太祖听说李存勖的军队已经驻扎在赵州,他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峻性。为了应对晋军的威胁,他任命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韩勍为副使,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前锋,会合魏州的军队讨伐王镕。同时,他还命令阎宝、王彦章率领二千骑兵在邢州、洺州与王景仁会合,企图一举消灭晋军。

丁丑日,王景仁率领大军在柏乡扎营。李存勖得知消息后,立刻亲自出征,从赞皇县向东进发。他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因此亲自指挥军队,决心与梁军一决高下。辛巳日,李存勖抵达赵州,与周德威的军队会合。他们共同商议了作战计划,决定先派遣史建瑭率领轻骑兵试探敌军。史建瑭不负众望,他率领着轻骑兵深入敌境,成功地俘获了二百名割草喂马的人。通过询问这些人,李存勖得知梁军的精兵有七万之多,心中不禁暗自警惕。

当天,李存勖在石桥南检阅军队,他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士兵。他深知,这场战役的胜负不仅关系到晋国的未来,更关系到每一个士兵的生死。因此,他必须确保每一个士兵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次日清晨,晋军进军,距离柏乡只有三十里。周德威、史建瑭率领着蕃落劲骑挑战梁军,他们四面驰射,气势如虹。然而,梁军却紧闭营门不敢出战,显然是被晋军的威势所震慑。于是,晋军撤退,等待下一次的进攻机会。

又过了一天,晋军再次进军,距离柏乡只有五里时,李存勖派遣骑兵逼近梁军营寨。这一次,梁将韩勍、李思安率领着步骑兵三万,铠甲耀眼,气势非常盛大。他们分道向晋军逼近,企图一举消灭晋军。然而,周德威却毫不畏惧。他率领着晋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河边才停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观察着梁军的动向,寻找着破敌的机会。

随后,周德威侦知梁军正在建造浮桥,企图渡过河流进攻晋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退守高邑,准备在梁军渡河时发动突袭。乙酉日,晋军在柏乡向梁军挑战。李存勖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他在光武庙祈祷战胜,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晋军取得胜利。

然而,柏乡并没有储备粮草,梁军只能靠砍伐柴木来维持生计。然而,这些柴木却被晋军的游击队俘获,导致梁军陷入了困境。他们坚守营寨不敢出战,只能挫碎屋上的茅草来喂马。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不知道未来会

目录
至强军阀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