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4/4 页)
等不予重
视,中共的要人们,也和普通群众一样,高呼抗日必胜,抗战到底,反对唯武器论,反对抗
日缺乏信心等等。他们口中所喊的,与他们心中所想的并不一致,这是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
的。
当时国共关系,相当微妙。这两个由敌而友的新伙伴,一面高唱共赴国难,竞相表演好
的姿态,另一面是同床异梦,互相猜疑。这些勇于内争的角色,在民族大义面前,似都缺乏
应有的气魄。
卢沟桥战争发生之处,毛泽东等很耽心南京不能坚持抗战,因此在为南京政府坚持抗日
打气。当年八月初,中日战争正在华北大规模进行,于是毛泽东等放心了。他公开表示:“蒋
介石这股祸水终于撞向日本那边去了。”张闻天也很得意的说:“抗战终于爆发了,蒋介石已
无力危害我们。”这些话不仅反应出国共间多年的怨仇,而且暴露出对内仍重于对外的想法。
七七事变以前,南京政府,大体上没有干预延安的事。抗战爆发后,双发接触频繁,大
概南京政府也想知道一些延安的内情,陕西省政府委任一个延安县长,径来延安就职,国民
党陕西省党部,也派人到延安,设立县党部。南京政府曾屡次催促,中共军队从速改编,开
赴山西前线,并准备派联络参谋到延安来。这些事曾引起毛泽东等的极大反感,认为是渗透
捣乱行为,不利于中共。毛泽东、张闻天等开始夸大其词的说:“蒋介石对外虽然抗战,但对
内依然是像以往那样反动。”因此他们断言,国民党抗战不会有好结果,不是在战争中一败涂
地,便会中途妥协。他们开始扬言,中共所领导的军队,不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平等待遇了;
如果听任国民党将领们的指挥,那么,红军可能被送到前线去充当日军炮火的牺牲品。如果
中共所领导的军事力量被牺牲了,国民党便会乘势压迫丧失了军事本钱的中共。这些想法,
就是毛泽东和张闻天等,后来在洛川会议所提出的中共抗日政策的出发点。
七七事变后,我这个住在延安城外山上的人,仍然没有参加中共中央的会议,也不愿预
闻中共中央的事,但常被邀到延安城内去参加时局的讨论。我回想中共这多年来,搞苏维埃
和土地革命,现在回过头来,国共第二次合作,反对日本侵略,奋斗目标,仍然是民族主义,
换句话说,就是不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对此我曾感慨万端,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