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4/4 页)
军也可以壮大,
而且能牵制更多的敌军,这是对江西红军最好的配合方法。
这封复信不过是重申原有的计划,本是无可非议的。不料曾钟圣许继盛等竟提出进一步
的反对意见。曾钟圣说道这封信是泽民同志起草的,国焘同志病着不知道,泽民同志素来将
红军视为保护他个人的工具,这种右倾的保守观点,是有害于红军的。许继盛更强调红四军
的行动,应该由将领们为军事的前途打算,不必理会新集的指示。
在红四军的将领会议中,曾钟圣将他的渡江南下的主张,描绘成为原有计划的一部分。
他说明原有计划并未规定红四军不能越过长江。在他看来,长江不过是一条小河沟,红四军
可以随时偷渡过去,也可以随时偷渡回来,国民党的海空军是不能阻拦的;因而他认为渡江
南下的行动,可以由前方将领商决,不必征得新集的同意。以徐向前为首的多数将领,虽不
赞同这种主张,但也不愿在军中展开政治性的讨论,因而表示仍须事先获得新集的批准。同
时,红四军中一般官兵,也都是这个苏区的子弟,有不愿远离这个苏区的乡土情绪。这样,
资望较高的曾钟圣也无法贯彻他的主张。
曾钟圣终于再向新集来一个哀的美敦书的报告。他夸大渡过长江和切断长江交通的重要
38/166
… Page 375…
《我的回忆》第三册
性,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到某月某日仍未得到军委会的明确指示,便径行渡江。
这个报告约于九月上旬到达新集,使我们大为震动。
这时,我虽仍不能起床,但病况业已好转。中央分局和军委会两机构的委员们,齐集在
我病榻之前,举行紧急会议。蔡申熙首先说明,在国民党重兵监视之下,偷渡长江是冒险的
行动;即或偷渡成功,在江南孤军也难展布,而且要在渡江北返,则更困难。这种举动显然
违背了原定计划。他判定曾钟圣之所以坚持这种错误主张,是立三路线在作怪,也是别有用
心的。他追悔他曾保荐曾钟圣许继盛等人担任要职,以至发生这次严重的抗命事件。他提议
派陈昌浩去接替曾钟圣军政治委员的职务,并纠正他的错误行为。
我们一致赞成蔡申熙的主张。陈昌浩和其他委员,建议派蔡申熙去接任红四军军政治委
员,以收驾轻就熟之效;但蔡则以体力不逮为理由辞谢,并坚持由陈昌浩继任。最后我表示
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