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第2/4 页)
不难看出,石进武和贾昌朝一样,连面儿都没露。
加以时日,慢慢争取,必然会有转机,何必呢?
那个疯子唯一看重的就是一个“情”字,你何必使这种小手段招他烦?
好嘛,这回又来!?
要是让那疯子知道把阎王营又给卖了,你们这关系可就好不了喽。
“陛下还是慎重些吧,癫王毕竟是陛下视若亲子的晚辈。”
“呃。。。。。。”赵祯还真听进去了。
想起那个小疯子,赵祯心里还是有亏欠的。
“爱卿有何高见?”
赵祯知道,文彦博肯定有办法。不然光是反对,却要皇帝食言而肥,文扒皮才没那么笨,给自己找不自在。
“依臣之见,陛下既然旨意已经下达,却是万难收回的。”
一句话让赵祯安心不少,文卿果然是为朕着想的。
“把阎王营送出京!”
反正阎王营现在不是重建的时机,找个理由调出京去,让辽人摸不着,那就不算我们食言了吧?
“送哪儿去!?”
“哪儿都行,就是不能让辽人如愿!”文彦博越来越笃定。
“阎王营的兵法绝不能让辽人学去!不然,以大辽的情况,必成我朝大患。”
赵祯脸色一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诏百官福宁殿议事!”
。。。。。。
说起来,文彦博真是好心,可是好心却办了个坏事儿。
一时心急,只想到把阎王营调走。可是,文相公也没想想,调哪儿去!?这才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观澜系的官员对阎王营另眼相看不假,可是,汝南王系、魏国公一脉,包括满朝的中立文官,对阎王营可是没什么好感的。
。。。。。。
大宋朝还是文官的天下,代表着武人抬头的阎王营怎么可能被他们所喜?
万民敬仰那是文臣的特权,他们恨不得阎王营永远消失在所有人眼前,还能让一帮军汉独得恩宠?
所以,这回文扒皮学了一把欧阳永叔,做了一回猪队友。
此事拿到百官面前一议,正中下怀。
文扒皮哪里想到会捅了马蜂窝,恨不得抽自己的大嘴巴。
这回倒好,赵祯没把癫王得罪到,不是全特么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阎王营被派到了一个既是最前线,看上去绝对不会弱了威名,又是天高皇帝远,辽使就算拿着大宋的圣旨去也没用;还是有仗打,能彰显大宋军威,而且又能养老、躲清闲的绝佳去处
辽河口殖民营。
。。。。。。
第790章 殿下回吧
(今天晚了,写的十分匆忙,没校正,也没细琢磨,不排除明天重写的可能。大伙将就一下。可以明天重新看。)
起初文彦博是想以番戍的名义,把阎王派出去转一圈。等辽使一走,再回来便是。
但是文彦博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没想到这个官家一时失言、自己急心补救引出来的“小事儿”会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反应!
说白了。
多少人正眼巴巴盼着,找个由头把这群军汉轰出京去,省得碍眼。出去转一圈儿,显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于是。。。。一场汝南王系、魏国公一脉、观澜系、还有中立文官之间的乱战!就此展开。。。。。
出京,这是各方共识,无需多说。
可是去哪儿却是大有学问了。
文彦博本意是寻防诸州,这样随时都可听调回京。
可是后来都不用别人反对,他自己都没好意思提。。。
别说是声名大振的阎王营了,就算是普通禁军,如果没有平乱,戍边之职,也没有去各州寻守的。那是厢军干的事儿。
听上去挺威风,可是这就和文官犯错,被贬出京去是一个道理。
阎王营功绩卓著,以贬黜的方式出京,是肯定不合适的。
而赵祯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提出的方案是南下涯州。
好吧,也是贬,不过唐奕那里正需人手。暂且过去帮忙,用时再召回来,也不失一个良策。
可惜。。。。除了观澜系的官员,没有一个同意的。
汝王南系和魏国公自不用说,他们是必然反对,中立文官也不同意。
一个异姓王,你给他那么多兵做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