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3/4 页)
大的能耐,仅用几年时光,就消灾于无形的。”
唐奕坐着拧身回望,却是吴育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了仓,站在几人身后。
连忙起身:“相公,缪赞了!”
吴育一笑,“老夫说的是事实,确无半点恭维之意。”
要不是唐奕当年及时出资、出力的救灾,灾区数十州府也不会那么平稳地度过最艰难的时期;若不是唐奕这几年极力帮朝廷改善财政,文彦博也没那么多闲钱大把大把地撒到地方。
这里不得不说,大宋对百姓,或者赵祯对百姓,真的没得说。
朝廷这几年把财力极尽所能地向灾区倾斜,不但赈灾粮钱从不吝啬,还出钱帮灾民修葺房舍,重建家园。更是出人帮他们整理田地,从西北多牛之地征调耕牛来帮百姓恢复生产。
就连每年疫病多发期的药石花费,赵祯也都考虑在内,皆由朝廷出医出药,免费给灾区看病就医。
要知道,那可是数十个州啊!
可想而知,大宋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是怎么挤出这么大一笔开销来的。
“要不是子浩尽心竭力,朝廷就算有心,也是无力啊。所以,京畿路、河北、京东各路的百性当好好谢谢大郎才是!”
吴育说的唐奕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都是应当应分的。换了谁,也不能眼瞅着咱大宋犯难不是?”
吴育摇头一笑,看向岸边的农田,“瞪眼看热闹的,当然还是大有人在的。”
“比如。。。。。。”
“比如,被你压下去的那一家。”
唐奕笑了,没有接话。
吴育当然不知道他笑什么,可是,唐奕自己知道。
面对那么大的财政缺口,谁都得瞪眼看热闹。因为,个人的那点财富放到小半个大宋的耗费面前,谁都无能为力。
那家人?
那家人就算想出力,他也得有唐奕这么大的摊子才行。
。。。。。。(未完待续。)
第425章 疯子和傻子
出京百里,船过板桥,汴水亦从正西流向折道西北。再行一百二十里,即是阳桥镇。
到了此处,汴水一改之前的水深岸固,水势变得极缓,两岸也再无良田铺陈,到处是河塘、浅滩。
河面虽宽阔无比,却是越走越浅,河中星布着长草的沙洲、滩涂。
宋楷指着马上就要触到船底的河面道:“再往上就走不了船了,大河天水,三分水七分沙,把黄泥烂沙冲到汴水之中,从这里到汴口(汴水上游的黄河河口)都是这般的浅滩。”
唐奕点头,疏通通济渠,通的就是从汴口到阳桥,还有洛水从西京河南府(洛阳)到黄河这两段水道。
“汴水这边都是这般情形,那河南府那段还不得更加严重?”
这一段是黄河水势入汴河,由于汴水上下游落差不大,导致河沙在河口淤积,阻塞航道。
而河南府那边,比这边更加的严重。
那边本来是洛水汇入黄河,洛水的地势高,黄河势低,本无淤沙之患。
但是,自唐以来,上游黄土高原的泥沙不断顺河而下,于河中府开始地势放缓渐渐淤积,致使黄河河道一年比一年高,形成地上悬河。
如此一来,稍有水情,洛水就要倒灌,淤积症结更为严重。
。。。。。。
还没下船,众人就见码头上已经有人翘首在望了。
船行靠岸,不等搭上跳板,唐奕就迫不急待地纵身上岸,宋楷等人也是呼啦一声跟上,看得吴育直咧嘴。
怎么说他也是名义上的巡案使,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
可是,唐奕他们哪还管这个,故人重逢,分外亲切,唐奕已经率先冲过去了。
“存中,好久未见了!”
岸上的,正是沈括,沈存中。
沈括一见唐奕,也是兴奋地迎了上来。
“就说你们今天会到,果然让我猜着了!”
宋楷后来居上,到了沈括面前,上下打量,“行啊!晒的比老子都像黑炭。”
沈括一笑,捶了宋楷一拳。
“天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哪有你们在书院舒坦。”
贱纯礼一过来就听沈括吐槽,撇嘴揶揄道:“得了吧,你是不知道书院现在什么样儿。要不,咱俩换换?”
“不换。”沈括笑着摇头。“咱在这儿呆的挺好!”
从疏通通济渠的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