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页)
责。贾子明身为百官表率,却行此等肮脏龌龊之行,非朝仪表率,理当惩治!”
“臣,附议!”这是宋庠。
“臣,附议!”这是丁度。
“臣,附议!”这是吴育。
“臣,附议!”
。。。。。。
到后来,贾昌朝已经数不清都是谁了,因为太多了。
他越听心越惊,心说,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当真要置我于死地吗?!
同朝为官,就算再有不睦,也不能一上来就说出削官为民,流放边蛮这种话吧?
大宋不杀士大夫,这已经是文臣最重的惩罚了。
在没有党争,只有政意不和的仁宗朝,朝堂上的争斗可从来没有这么激烈过。
是这些朝臣狭隘的要排除异己,非要至贾昌朝于死地?
是,也不是。
此并非排除异己,却也是真想至其于死地。
若非恨其入骨了,怎么满朝皆要至其于死地!?
。。。。。。(未完待续。)
感谢大家的关心
谢谢大家的关心,已经好很多了。
之前药不对症,以为只是拉肚子,今天才知道是肠炎,应该很快就能好。
这几天会保持一天两更的速度。
一来,养一养。
二来,和编辑聊了一下,自己也仔细地考量了一番,要对前面章节做一些修改。
放心,剧情框架是没变的,只不过针对一些苍山自认为“想当然”的点,给那些对北宋历史不甚了解的书友添加一点说明文字。
为了让唐奕调教的“更严谨”一点,这也是无奈之举。
有的人说,苍山的书不严谨。好吧,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查了上千万字的资料,为什么还有人说不严谨呢?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确实不严谨,不是史实不严谨,而是苍山的写作态度不严谨。
第一次写书没什么经验,一味追求不搀水份的快节奏,却没注意到,有的时候把不是水份的东西也给忽略掉了。
举两个最浅显的例子:
比如,开篇的“牛肉”问题,有的读者只知道宋朝杀牛犯法,却不知道,牛肉还是可以吃的。所说的杀牛犯法是私屠,且不说真实的情况这条宋律实行的怎样走了样儿,单伤牛、病牛经官府报备是可以宰杀的,也是可以贩卖的。
又比如,读者知道大宋酒権官营,一听唐奕开了酒坊,就觉得苍山小白了。却不知道,大宋官方控制的只是酒曲制造,也就是“曲酶”的制造,对于无曲自发酵的果酒是没有限制的。
而且,这个官権也不是统一官方制造、官方贩卖,而是官方以招标形式贩卖酒曲制造权给商家,有官家酒権的就有自主制曲的权力,没有的只能卖酒曲回去自行勾兑,这也是所谓正店和脚店的区别。
都是我的错,写的时候考虑不周,想当然的认为所有人就都知道。
只能现在后补。。。。。
最后,求个票,求个打赏。。。
以前销售榜和票靠更新数量撑着,现在更新也上不去了,只能卖脸皮了!(未完待续。)
第360章 赶尽杀绝
谢了“泡哥”,别的就不多说了!
——————————
俗话说,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不共戴天!
而在北宋的士人阶级,断人官路,比断财路更加的不共戴天。
贾昌朝此次断的可不光是唐奕的官路,他这是断了整个观澜的官路。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出班的朝臣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家中或多或少,都有晚辈在观澜书院求学。
之前就说过,观澜书院之所以接连称霸两届大比,除了名师授业之外,最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唐子浩。
唐子浩教的不是诗赋、儒道,他教的是见识,两次大比已让观澜师生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份“见识”的重要性。
别说是观澜儒生,之前唐奕讲财税、讲大战略课的时候,连朝臣都要去旁听,可见这份‘见识’的重要性。
现在,整个大宋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观澜书院,就等于中了进士。
观澜的儒生只要不是像苏明允那般偏科,就算用脚考,也考得上。
贾昌朝也不看看现在观澜书院里都是些什么人。
那些学霸也就不说了,单单是朝堂上的要员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