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紧急布防(下)(第1/2 页)
当他回到府衙时,马元久已将相关的数据给统计了出来。
“任大人!请您过目,这是刚统计完的数字。”
任逍遥接过一看,只见账上记着:四十岁以下,入过军役,且身无残疾者共计三千七百八十二人。年满十八至三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壮者为一万五千三百零三人。
“马大人还挺快的嘛!这么快就计算出来了!”
马元久却笑道:“任大人,这军情如火嘛,本官也是不敢懈怠啊!不过这只是账面上的数字。”
“账面上的数字?这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的,这个年纪的人呢,大都是家中的顶梁之人。所以难免有经商、做工或是探亲访友,或是因别的什么事而外出未能回归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也是正常之事,那马大人估计这误差会有多大呢?”
马元久想了想道:“这个嘛……还真没统计过。这也本不是官府所管之事。不过据本官估计嘛……大约百之二三还是可能会有的吧!”
一听只有百分之二三的误差,任逍遥先是一愣,随即也觉得这很正常啊!在这个时代,通信、交通都不便,人口的流动性本就不大嘛。
“哦!那到是没什么大的影响。那这样吧!就请马大人立即动员衙役捕快,马上张贴告示,并让各坊坊正配合,召集相关人等马上招集登记。其中能制做修理兵器的各类工匠到军械坊去报到,有过入役经历的去城东校场。十八至三十五岁的壮丁先登记造册之后由各坊先以百人为队编制好,随时听候调令。”
马元久刚要吩咐手下的官吏去办理,任逍遥又补充道:“对了,府库中的铁器,以及制造军械的木料等恐有不足,可动员城中百姓自愿捐献。切记!是让他们自愿捐献,切不可用强!”
“自愿?”
“是啊!这人按法令,在此危机之时,他们是理当为国效力的。可这私家财物还是自愿的好。另外在告示中可说明现在情况的严重性,以及若破城之后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要提及当年邓城被破之时,有近三成的百姓被北宁大军所屠杀劫掠的事情。我想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家园,也应当能够知道怎么办的!”
马元久一听,不由的暗自赞叹:“这任大人还挺会攻心之术的嘛!”
没想到的是,随着告示一出,城内的百姓是踊跃的报名。其中有不少超过年龄规定的人也主动报名,特别是那些入过军役的退役老兵更加踊跃。
不过眼下城内还没有这么多的兵器用于装备。而且一下子也还用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任逍遥下令,除去那三千多有入役经历的人以外。青壮年暂时只征召一万二千人。
正好淮州城内又分为东、南、西、北四坊。于是便将这一万二千人分为四队,每队三千人。分别配属于四门的守军。
由于城内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能够同时聚集这么多的人,便让各门守军分别派出几名队长、什长来对这些人进行编组和基本的训练。以便在战时,他们可以做为守城军的预备部队使用,同时进行伤员的救护工作等等。
当然现在的兵器肯定是不够用的。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是拿着生产生活用的器具,甚至还有人真接拿的就是一根木棍。
随着近四千退役老兵的加入,淮州城内有战斗力的军队便就超过了一万千人。当然,府库中的军备也是优先对他们进行装备。而军械坊也是开始夜以继日的开始打造兵器,用以武装那些手中尚拿着农具木棍的人。同时还要随时准备补充战时的损耗。
将这一万多人进行了重新的编组,在每个方向布属了两个营进行防卫。余下的两千多人除了编为两个营,以便对有危险的地方随时进行增。
还有余下的四百来人便和那些捕快和衙役合在一起,做为守备队。主要担负府衙以及粮仓、军械坊等重要部门的护卫工作。因为谁也不知道现在城中还藏有多少北宁的细作。
军队的编制是基本完成了,可现在任逍遥最担心的还是如何能守住的问题。现在人虽然是多了,但有一半多毕竟毫无战斗经验的老百姓。真正有战斗力的也不过一万人的守城军。
做为一名军事爱好者,再加之又读过这么多兵书。虽未亲历过,但对这一时期的攻城方法以及攻城装备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其实这个时期的攻城方法还是比较单一的,重型的攻城器具无非就是临车、破城车、投石车一类的。轻型就是攻城梯、云梯、床弩一类的。
他看过淮州的城墙,不但墙高,且厚。并且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