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警惕种子(第1/2 页)
今早,《三院学生报》刊登了陈恪的一篇文章,“我闻知的西方列国”,对西方列国的风土人情、文化科技、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了一一叙述。
并在文章最后写到,“不知我之所闻与名文所见为何出入如此之大?如名文愿意,可公开论辩。”
这席话让人兴奋,刚放下屠刀的兴侯昨天下午回京,今早就发了一篇文章,还要和名文论辩一番。
他们想起了上次那场论辩会,陈恪用三寸不烂之舌赶出去一个、气昏一个、剩下三个论辩者紧闭双唇绝不说话。
就是那场论辩让人们知道,陈恪讲学,挖地三尺找依据,陈恪论辩,挖地三尺找论据。
知道他这个特点,人们就知道,陈恪敢论辩,就一定挖地三尺找论据,昨晚就可能挖了一夜的地。
人们熟悉陈恪,知其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陈恪说的对,虽然他是闻知,而名文是所见,但闻知放在陈恪身上,一定比所见真实。
兴京府的官僚、富商、百姓就这个态度,吃早点时热烈讨论一番,然后听到一个消息,赶紧吃完早餐赶去太学院。
陈恪要在今天上午讲学,太学院的那座高台周边围满了三院学生。
陈恪则跪坐在支踵上,感受一下袖筒里的温度,看看台下的学子,温和地问道:“你们冷吗?”
“不冷。”下面的回答挺整齐。
但陈恪不信,转眼看向章惇说道:“上来,手炉给你。”
说着话,他将袖筒里的手炉取出。
章惇与王韶他们比他早两天回到兴京,这时站在下面,章惇的小脸冻得通红。
他的体质不如王韶,家庭环境也不如王韶、秦非、刘明轩他们。
陈恪见他这副模样,递出自己的手炉。
可章惇不受,大声说道:“我不冷。”
陈恪笑道:“别跟自己的先生犟,世上有一种冷,叫先生觉得你冷。”
这话引起众师生大笑。
笑声中,王韶跑上来接过手炉,跑下台去塞进章惇的袖子里,然后转身肃立,听陈恪继续说道:“天气太冷,我就节约时间吧,不问你们了,你们是不是想听我那篇文章的真正含义?”
陈恪一语道破众师生的心声,静静地听他说道:“任何一个文明都有传播性,比如说,我们发明的指南针被阿拉伯商人用于航海,我们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是西方列国的奢侈品,而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什么发明和产品?”
这番话让众人陷入沉思,而站在院外的数千听众正不断传递着陈恪所说的话。
他们站在院外听课,前面的人站在梯子上,听完一句话就会转头低声传达,后面的人再往后传达。
于是大家都陷入沉思。
可这个天气不适合沉思,陈恪继续说道:“文明也会不断地传承,吃生肉的野蛮人打败了吃烤肉的文明人,难道对烤肉技术不屑一顾,继续吃生肉吗?”
这话再次引发众师生的笑声,站在院外的偷听者跟着笑,继续偷听下去,听陈恪说道:“文明的发展与火分不开,当我们烧出了瓷器后,才能炼出铜器,然后才是铁器,这个过程绝对无法绕过。”
“当然,这个发展只对初创者而言。还有一种办法是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家的文明,那么我又要问了,我们学习西方列国什么创造了?”
这个问题不用沉思,大家一齐回道:“没有。”
得到这个回答,陈恪做出结论,“我说这些,并不是否认西方文明,而是怀疑名文的文章不真实,同时,鼓励你们走出去,学习我们没有的先进技术。”
做出这个结论他就不用说这个课题了,转到第二个课题上,“我们谈谈宗教。”
“据我所知,西方的宗教是天主教,我们来谈谈天主教的学问。”
“在说这个学问前,我先介绍国外的几个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迦南这个地区。”
“其中犹太教最早,时间可对应我们商朝的中后期。基督教其次,时间可对应我们的西汉末年,而伊斯兰教的出现时间则对应我们的隋唐时期。”
听他详细解说三教的起源,院内、院外听课的人们知道,这个直讲的讲学真是挖地三尺啊!
然后听他说道:“这三教都是一神教,他们只信奉一个神,也就是犹太教的神耶和华,基督教的神天主,伊斯兰教的神真主。”
“说到这我要提醒大家,这些神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