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话说:俺连猫咪都不如啊(但表情还很自豪的)!
老兵3当兵前总抱怨,说老兵23最宠我。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我小时候上大院幼儿园,早上他要出早操,先把收音机放在我耳边,正好听早新闻,等我听完了,他也出完早操了。于是开始给我做红糖渥鸡蛋,注意,是一下子渥两个鸡蛋,然后两个鸡蛋渥红糖……时间一长就被早早坐班车到城里上班去的妈发现,果断地制止:×××,你别老是红糖渥鸡蛋啦,那是给孕妇吃的(没办法,他就知道鸡蛋是好东西)!
故事二。
老兵23在某教导团代职时,带着我和其他叔叔们去海里游泳。据说刚刚从海里出来的人必须要在沙滩上跑跑步,活动活动筋骨,这样出出汗就不容易着凉感冒发烧。可是,到了我这里,每一次从海里游完泳都要发烧,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从海里出来以后,老兵23奋勇地背着我在沙滩上跑了一溜儿够——结果,他活动了出汗了,我却发烧了。于是,我妈质问他:×××,你为什么不让她自己运动运动!老兵23会非常委屈的说:那个,那个我怕海滩上的贝壳把她的脚给扎破了……
在家里,老兵23的脾气是最好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性格的温厚,也因为他自己某年说漏嘴了,他的枪法不太好,所以,被我们全家人抓住了小辫子。老兵17和老兵3不敢轻易造次,只会抿嘴偷笑,我就不管,反正他又不是我上级,没事就逗他:爸,那年您打多少环来着?我妈也不管,经常揶揄他,×××,打过仗没?大概是由于我妈他爸我姥爷打过仗,所以每到此时我妈就相当的理直气壮。每当这时,老兵23立即做无视群众状,转身去找我的猫弟弟米德罗维奇,并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三条江”(他自编的)。
3 老兵23的家(2)
老兵23脾气好,爱家,爱部队,爱小动物。他是那种默默的低着头干吃多少苦都不说的人,非常节俭。
老兵23几岁的时候,我的爷爷没了,奶奶改嫁了,他和白发苍苍的老祖奶奶俩人过活,到了下着大雪的冬天也穿不上包住脚后跟的鞋,身上穿的是百家衣。冬天的时候,小草屋子里出奇的冷,没有棉被,就抱着他的猫睡觉,因为猫的身上很温暖。
后来,他终于有了一个家——部队。这个家,他一生都眷恋着。
1957年12月28日,老兵23体检合格,和其他4个老乡一起穿上了军装。他自己说过,当时心里没什么革命理想,什么保卫祖国、为了革命呀等大道理。只知道当兵不错。挺神气(他见过舅舅我舅爷爷解放石家庄时腰里别着那把系着红穗穗的王八大盖盒子枪),真精神,还能过集体生活,多好。
新兵集合先到了县里看联欢晚会,晚会上有个歌叫“真是乐死人”,老兵23都听痴了:
想起了三年前
我报名去参军
一到区政府
人家不批准
嫌我年纪小
还不是成年人
我好说歹说我好说歹说不顶用啊不顶用
唉
真是急死人……
直到今天,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老兵23还能随时随地绘声绘色地唱出来。
转眼到了1958年1月1日,老兵23这批新兵入伍以后不训练,1月入伍都算3月份的兵。他们穿的不是新军装而是旧的军棉衣。每人发一件老棉布质地的衬衣、一双双层的布袜子,都是白色的,一套旧棉衣,棉帽子也是旧的。衬衣外面直接就套上棉衣了,什么绒衣啊毛衣啊根本都没见过。
新兵集结,分成四个大队,坐上大闷罐火车,往不同的方向开拔。点名的是个大尉。
“×××,你们到天津去,是装甲兵,另外其他人都到长春装甲兵学校……”于是,老兵23坐着大闷罐,一直到夜里12点才到天津。这一夜,他们住在天津工人文化宫的隔壁——坦克一师招待所。劳顿一天,又累又兴奋的新兵们一头扎在床上,有个新兵说真不错,我们住的是沙发床。以后也睡这种床就好了……
第二天,一个黑黑高高的大尉副营长来接他们去驻地。副营长和蔼地高声说:“同志们,去咱们的驻地,从民族路要走个十多公里。同志们怎么样?怕不怕辛苦?”
“不怕!我们走!”老兵23们异口同声。
营长带队,兵们全副武装背着所有的行囊跟在他身后,顺着海河走,一直走到部队驻地。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