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页)
的重点之一。没有这些交流,拍的时候,浪费的不光是胶片,还有时间和精力。导演要知道演员的想法,演员也要了解导演的设计。这种交流不是开拍前几分钟的讲戏可以解决的事情,一定是需要全体演职人员参与,才能做到大家心里都有底。
郝耒断断续续讲了小二十分钟,赵丹峰怀疑这姑娘不得是把剧本都背下来了吧,都不带看稿的。要说这准备时间长了就是好,对各方面都照顾的到。连对话的小细节,都一一揣摩了。无疑这对于拍摄时是个巨大的帮助,但要说这事儿就一点坏处没有,那肯定也不是。
准备的时间长,但缺乏和导演,演对手戏的演员,甚至摄影,美术的沟通。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演员一旦遇到和自己设限的部分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个艰难转弯的过程。转一个弯,很可能就会让自己之前准备的东西全部报废,也是对自己信心的打击。
当然,这样用功准备的态度是没错,但方法上,还是要讲究一下。赵丹峰知道虽然自己在燕京,着实也没什么时间跟剧组沟通。从知道自己要来拍这部戏,到进入剧组,前后也有一个多月了。也就跟导演见过一次面,还闲扯了半天。何况更多精力还投入到了那边拍电影上。大部分空闲时间,赵丹峰只是看看剧本,熟悉剧情,对于人物的自我设定,几近于无。
所以轮到赵丹峰说的时候,赵丹峰清了清嗓子,简单的说道,“这是个自信,理性的高一新生。”
小伙伴们收藏点起~推荐点起~三江票投起~
第一百零三章那是我的鸡腿吗
全场都等着赵丹峰后边的话呢,赵丹峰话锋一转,“对于之后戏里情节的设定,我觉得剧本设计的挺好,人物情绪表达的也很到位。最主要的是还是要看拍摄当时,具体的情况,相信导演会处理好。”
这就完了?这是所有人脸上写着的话。赵丹峰看着导演,“王导,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批评。”
王进也懒得多说,这得是拍电视剧的老油子才有的态度啊。要说这交流会吧,重要是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演员,本身就有两三部戏的戏约,早上还在这个剧组演地下党呢,也许晚上就到另一个剧组演蒲志高了。大部分时候,除了主演,很少有配角能一直待在一个剧组。也就不能要求人家多仔细的去钻研这个人物。
赵丹峰这个人物是主角没错,可是呢,这又不是个特点很突出的人物。学生角色本身相似度就高,毕竟没有经过社会洗礼,短短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不会有太大差异。这是学生角色容易引起学生观众共鸣的原因,也是这种角色不容易出彩的地方。鲜有因饰演学生角色拿大奖就是这个原因,谁演不是演呢,不会差太多。
这样一个角色,就和大多数电视剧里配角一样,模式化很高,有经验的演员,不用怎么琢磨,知道点大概情况也就演了。结果还和琢磨了半天,又是体验生活,又是找人走戏的演员演出来的效果差不多。角色的局限性在这摆着呢,是突破不了的。
一转头,大部分人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对赵丹峰刮目相看了起来,这中戏怎么出了这号人物。要知道从七八级开始,中戏的演员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认真敬业,专业性强,是真实的演员,而不是被塑造出来的明星。赵丹峰这架势可不像是这个印象,倒有点像是北电拍了两年戏的老油条了。
剧组工作人员能明白赵丹峰的想法,不代表身旁这些小演员们能明白这道理。其实过个几年,最多十年,戏拍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会小伙伴们想的都是,我准备了一两个月,每天苦读剧本,比读书还认真。准备了一段又一段的内容,还把这些内容都背下来。就等的是开交流会这天给导演留个好印象,结果呢,忽然发现随便说两句,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打击就好似看着同班一个同学,翘了三年课,次次期末考试不及格,天天被老师骂,被同学嘲讽。到了高考时候,人家转身出国留学了。那种极度的不平衡和失落感,瞬间侵袭全身。
反应最强的就是李辰同学了。哥为了简宁这个角色准备了半个月,结果告诉我换角了。换了就换了吧,我又准备了一个多月。真是把这人物掰碎了,碾成末研究。怎么笑,怎么说话,设计了特殊动作保证自己能在镜头前留下足够印象。结果呢,这家伙说的话,还不如我一个小时总结出来的内容多。不对,一个小时都是抬举他,最多十分钟。好吧,五分钟,不能再多了。
赵丹峰风轻云淡的说完,还喝了口茶,这让李辰觉得,我怎么就像是个傻一逼呢。所幸导演没有让李辰在这种状态下讲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