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己坐的位置正好直对着他们桌子的正中。他刷地一个“解帘垂地”,把手中的竹筒往桌子上正中一摆,同时把盘里的整鸡和一壶酒拿到手里,一个阴反阳,重又蹲回到梁头上。这几个快如电闪火光的连续动作,桌子上的灯光都没有跳一跳。
这下可把下面的五个人惊得从坐椅上跳了起来,一个个急忙亮开家伙举目觅人。上官彤边咬鸡腿边招呼:“别找别找,是我是我!”五个人先是一愣,随后赶紧寻声抬头,只见梁上蹲着一位老者,怡然自得地在边饮酒边啃鸡腿。
姜剑川已看出来者是上官彤,忙不迭地笑着招呼说:“童老前辈不仅技艺过人,而且童心未泯,有趣有趣。若不嫌是残席,快快请下来!。。。。。。说完立即让出首座,还用袍袖掸尘,在一旁侍立。上官彤也不答话,他依然是边啃边饮,依然是半蹲的姿势,但却已不偏不倚地落在姜剑川让出的椅子上。五个人全看呆了,在他们的眼中,这位老英雄不知是怎么练成的一身如此非凡的功夫!”
姜剑川连忙上前作揖,彼此介绍:“众位贤弟,这位就是我刚才同你们谈起的童老前辈。而这四位他们都是我的兄弟:‘笑面虎’葛西庭,‘粉面郎君’邢燕飞,‘钻天鹞子’朱崇义,‘大力神’高云路。他们受家师托咐,去苏州办了几桩事,刚才赶到此间。老前辈正在高卧,不敢惊扰。”
那四个人说:“听姜大哥说,童老前辈有雅兴去敝寨上天峰一走,这正是山寨之幸,我等正好相偕同行,沿途可以听候驱策。”
上官彤听了刚才他们那断断续续的说话,委实放心不下,所以临时改变了主意,意欲先往太湖商家一行,以解心中之疙瘩。但自己又己经答应过姜剑川,一时倒也不便辞谢。于是就推托说:“众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是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惯了的人,人多了反倒感到拘束。况且尊师既然如此好客,我想再去约请几个老朋友一块儿去贵处热闹热闹。你们将路线告诉我,过几天我一准赶到。”
姜剑川晓得这个怪老头儿的性格古怪,所以也不敢勉强,就详细告知去上天峰的路径,大家又热闹了一阵,见东方已翻出鱼肚白,才各各分手回房。
第二天,姜剑川又备了一席上等佳肴,但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见天南怪叟起身,还以为他宿酒未醒。直等过午时分,仍然不见上官彤出来。姜剑川上去敲门,那房门应手而开,哪里还有上官彤的踪迹!众人面面相觑,嗟讶不已。
天南怪叟哪里去了?他深恐解骊珠和柳荫崖有什么意外,回房后等不及天明,就一径往太湖商家去了。
再说解骊珠和柳荫崖自那一天和“天南怪叟”上官彤、“鹰眼神弹子”姬澄分手以后,不分昼夜地向太湖进发。临行时,解骊珠骑着梅花驴,柳荫崖没有坐骑,在灯明寺镇上买了一匹马。那马虽不及他原来的青鬃马,倒也躯干高大,鬃毛分披,耳似削竹,还不失是匹好马。一路上两人并辔而行。数日后,已抵达太湖边的木溪附近。
时间虽已深秋,但江南还是山青水绿,树木葱郁,难怪唐诗中有“秋尽江南草未凋”的佳句。到商家必须要换舟走水路,涉太湖才能到洞庭东山。师兄妹雇了一条大客船,舟人安顿好人马,解缆抽跳,桨声埃乃。那太湖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天外青,是山外有山,湖中有湖,远远望去,烟波浩淼,气象万千,连绵无垠的芦花翻作乳白一片。透过轻盈的暮霭,洞庭东山似玉簪罗髻,若隐若现。这对看惯了北国风光的解骊珠和柳荫崖来说,一旦面对着景物迥异的湖光山色,不禁心旷神怡,宠辱俱忘。
一会儿,已到洞庭东山隗,人畜离舟登岸。其实太湖中有洞山和庭山,因在太湖东面,故称洞庭东山。这地方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四季花香,四时果鲜,有“杨梅为夏橘为秋”的谚语,是个物产殷富出了名的花果山。山上市面繁荣,行人熙攘。在这市麈闹区也不便策马,两人就扣住辔口,问讯而来。转了几个弯,已渐近商家。
穿过一片银杏林,见一座屋角翘起、高墙耸立、飞阁流丹的大宅第,那古朴雅致的门砖上雕刻着独占鳌头、八仙过海、招财利市,尧王访舜、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郭子仪拜寿等借喻为“福禄寿”的立体塑像,那髹漆光亮的黑色大门连接着向左右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粉墙,墙内树影绰约,台榭殿阁隐于半暗半明之中。柳荫崖深有感触地想:那商子和也是个江湖人物,却拥有这么舒适的一个家,而自己那刚直不阿的师父辛苦飘零了一辈子,到头来还落了个粉身碎骨。这是什么道理呀?难道真的是时也、运也、命也吗?想到这里,不禁要潸然涕下,但又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