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秦始皇如何应对天命(第3/5 页)
判决的地方,有时候也会拿不准主意。但只要赵高在旁边稍微一提示,给出的建议总是那么合乎律法。秦始皇因此对赵高大加赞赏,认为他判断力强,见识独到,才华出众。于是,他对赵高的信任逐渐加深,最后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这可是个不小的官职。更让赵高得意的是,秦始皇还让他负责教导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并参与一些诉讼案件的判决。但胡亥年轻不懂事,又是皇帝宠爱的儿子,哪里能静下心来钻研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呢?所以,每当有案件需要审理时,胡亥总是把责任推给赵高,让他全权处理。赵高对秦始皇的性格了如指掌,每当处理刑事案件时,他总是用严厉的言辞来审问犯人,即便犯人犯的并不是什么大罪,他也能说得好像他们罪该万死一样。同时,他还很会讨好胡亥,引诱他沉迷于各种享乐之中。因此,秦始皇和他的儿子胡亥,都认为赵高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然而,赵高的野心却日益膨胀,他开始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玩弄法律条文于股掌之间。但好景不长,他的这些不法行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而且消息还传到了秦始皇那里。秦始皇非常生气,他命令参谋大臣蒙毅去审讯赵高的罪行。蒙毅是个公正无私的人,他严格按照罪行来判定赵高的处罚,认为他应该被处死。但秦始皇却对赵高心生怜悯,念及他以前的勤勉和机敏,最终决定赦免他的死罪,并恢复了他的官职。然而,这个决定却像是设置了一个机关,为后来埋下了无尽的祸患。因为赵高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教训而改过自新,他依然跟随着秦始皇和胡亥巡游。作为一个宦官,他本应该安分守己,但他却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秦始皇这次决定巡游东南,他的队伍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云梦地区。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途中,他们经过了九嶷山。秦始皇得知这座山上留有古代圣君舜的陵墓,便停下脚步,遥望山陵,进行了庄重的祷告和祭祀。这一举动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曾因不满湘山祠的某些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下令砍伐山上的树木,将山染成了红色。那么,这次他为什么会选择祭祀舜帝呢?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有秦始皇自己清楚。祭祀完舜帝后,秦始皇一行人继续南下,渡过长江,经过了丹阳,最终进入了钱塘地区。当他们来到浙江边上时,恰逢江上大潮,风浪汹涌,形势十分险恶。为了安全起见,秦始皇决定改变原定路线,向西绕道而行,多走了大约一百二十里的路程。经过这番周折,他们终于从一处较为平静的水域成功渡过了江流。渡过江流后,秦始皇一行人前往会稽山。在那里,他们祭祀了大禹的陵墓,以纪念这位古代治水英雄的丰功伟绩。同时,秦始皇还遥望南海方向,进行了祭祀和祷告,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按照以往的惯例,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会立石刻颂自己的功绩和德行。这次也不例外,他在会稽山上刻制了一块石碑,并在上面撰写了颂扬自己功绩的文字。这些文字内容大意是:秦始皇的功业辉煌,他成功地平定了天下,使得四海之内归于一统。他的德行和恩惠深远长久,为后世所传颂。在他统治的三十七年里,他亲自巡视全国,足迹遍布远方,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当他登上会稽山时,他宣布要考察并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而百姓们也都以恭敬而庄严的态度迎接他的到来。群臣们纷纷颂扬秦始皇的功绩,追溯他开创基业的点点滴滴,并感激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高尚之士。秦始皇以圣明的姿态治理国家,他刚刚即位时便着手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得过去的陈规陋习得以清除,正义和公正得以彰显。他首先确立了法律的规范,明确了各个职位的职责,从而为国家建立了稳定的秩序。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六国诸侯各自为政,他们贪婪暴虐、傲慢无礼,率领着各自的军队扩张势力。他们暴虐无道,依仗着自己的实力而骄横跋扈,频繁地挑起战争。他们暗中勾结,派遣间谍使者,企图通过合纵连横来对抗秦国。他们的行为不仅阴险狡诈,而且内外勾结,不仅内部纷争不断,还频繁地侵扰边境,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祸患。但是,秦始皇以正义的威力诛灭了这些暴徒和乱贼,平息了天下的纷争。他的圣德广被天下,无论是天地的四方还是六合之内,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下。他统一了天下,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兼听则明,处理各种事务得心应手,使得远近各地都得以清明治理。他善于治理国家,能够合理地安排各种事物,注重考察事实真相,并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名分和地位。他打破了贵贱的界限,让善恶得以分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没有任何隐瞒和掩饰。他提倡节俭和宣扬道义,对于那些不守妇道、背叛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