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1/4 页)
场,由于潜伏的需要,这一回他带来的基本都是汉军旗里没剃发的汉人,虽然战斗力弱了不少,可对付这南朝军队到时容易的紧。当初,他听说李凤翔手下乃是洪承畴一手带出来的陕兵,还紧张了好一阵,如今看来将为兵胆此言不虚,大军换了没把儿的李凤翔,就连山贼土匪都不如了,竟然熊到了这个鸟样!
他只需打开了城门,溃兵们在失去了中层军将后,竟然都不死抵抗,纷纷涌向城外。只是他们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城外还有一支毒蛇搬的骑兵等着他们呢。
刚刚属下来报,他们已经发现了监军太监李凤翔的下落,此时此刻正依托贮粮之地做困兽之斗!
阿克济阿当即就笑了,区区粮仓还能坚守多久,可等他到了贮粮之地时,才发现自己将事情想的简单了。这哪里是粮仓,分明就是一座瓮城啊,一座城中城。他立时就在心里骂个不停,这是哪个混账修的粮仓。
其实,这一处内开口的瓮城最初修建时并不是为了贮存粮食,而真是想修一座瓮城,但当时的宣大总督觉得一座小城城门太多了反而不安全,但瓮城已经修了一半,拆除的话又过于浪费,于是便修成了现在的样子。后来,又有人物尽其用,将这个城中最安全的地方做了贮存粮食的地方。
“章京,兄弟们从城中搜掠出两门大炮来,正好用来攻‘城’”
这是两门臼炮,虽然笨重,但胜在安全,用来攻坚最合适不过。但阿克济阿却并不打算现在用这玩意,俗话说猫抓柱了老鼠还要耍上三耍,他要活捉那大太监李凤翔,带回盛京去。
“给爷冲里边喊话,告诉他们,宣府已经被爷彻底控制了,识相的就投降,不识相就屠城!”
李凤翔听了一哆嗦,心道完了,自己躲着也就罢了,若是再连累满城的百姓,叫他还有何面目去见万岁。
那商人却劝慰道:“李公不必忧虑,对方色厉内荏,咱们铁闸一关,除非他能弄来红夷大炮否则别想破城,咱们只需静待援兵即可。况且他们若想控制全城,那几个混进来奸细完全不够用,倒是……”他话到一半,突然抬头瞅了一眼城墙,“倒是城墙上必须有人把守……”
贺有弟当即找来了绳索,先沿着斜面爬了上去,拴好后便冲下面人道:“绑结实了,都上来吧!”
现在“瓮城”中所有人都意识到,守住城墙才是关键,否则让细作们占了城墙,居高临下,他们可真真是“瓮”中之鳖了!
果然,鞑子细作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大伙刚爬上城墙,就遭遇到了第一波攻击,岂料对方人数竟远超想象,竟如海潮一般沿着狭窄的城道汹涌而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强攻开始
天已夜半,李信却还未休息,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等着他处置,很多都耽搁不得,是需要次日一早便须解决的,他几乎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旺盛精力如此日复一日。抢耕的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铁轨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续完成,很快就可进入施工阶段,同时上马的还有在三卫时便已经酝酿多时的债券……
一同熬夜的还有太原知府田复珍,之所将他也叫来,是因为这几件大事哪一件都离不开知府衙门的配合,所以两个人这几日来几乎是整夜整夜的在一起,时间一长田复珍便有些吃不消,在他看来李信便像那火力提水机一样,似乎有着使不完的精力。不过看着一个武人在夜以继日干着文官父母才应负责的活计,心里就莫名的不安,至于究竟是何处不安,他也说不清楚。
正是由于李信这种大小事军政一把抓的行为使得山西布政使司已经形同虚设,布政使刘令誉几次向他明确表达了对李信的不满,甚至要扬言告到朝廷上去,并扣了顶大帽子,说他这是武人乱政,是要造反,居心叵测。
或许这不安,就出自于此吧。
正在田复珍出神的当口,李信搁下手中毛笔,叹道:“总觉得心神不宁,距离战场远了,反倒不如身在其中能让人静下心来。”说罢,又是一笑,便似自我解嘲一般:“可能天生就是冲锋陷阵的命,椅子坐久了横竖都不舒服,比起马背差远了!”
“大将军说笑,马背岂能比的上这把手握一省军政大权的椅子!”
“田府尊莫说笑,这椅子每时每刻都如坐针毡,只有坐在其上的人才知其中三味……”
田复珍也不于李信继续纠缠椅子的话题,而是又转了回来。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该做的一切都做了,剩下就要看老天是否成全!天道运数,自有安排!反倒是大将军,身为一方统帅,事